第一百五十章: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於青年的定義其實一直很模糊,在古代三十歲就可以稱“老夫”的情況下,十五到二十五歲算是青年,隨著社會的發展,適婚年齡逐漸增長,普遍十六歲到三十歲這個年齡段都算是青年。
但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標準,十五歲到四十四歲以下都算是青年,所以國際上也出現了一大批三四十歲的青年企業家。
華夏是一個人情社會,即便是改革開放之後,論資排輩的現象也很嚴重,很多人一直熬到五十歲也才只是嶄露頭角,在商業上更是如此,老一輩的企業家往往都是年過半百,這種情況一直到計算機時代的來臨才逐漸被打破。
三大入口網站之所以備受推崇,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創始人的年齡都只有三十多歲。
浪潮科技的規模跟三大入口網站沒法比,青年報之所以有興趣給沈浪做一個專訪,主要是因為沈浪的年齡。
23歲,在大多數同齡人還沒有找到第一份穩定工作的時候,沈浪已經開始創業,並且擁有了下載量1800萬的產品,年齡就是他最大的優勢。
如果是一個月之前,沈浪或許會拒絕這次專訪,畢竟人怕出名豬怕壯嘛,但是經歷了上次公司差點被查封,沈浪很清楚,浪潮科技要想繼續發展下去,必須給自己找一張護身符了。
青年報的記者從魔都機場出來,就看到李學林正伸著脖子四處張望。
“老李,一年不見,你小子體重見長啊。”
“老林,還能不能好好聊天了,就你大肚腩還好意思說我?平時沒少收人車馬費吧?”
林記者笑罵道:“你小子這張嘴還是那麼損。”
二人相視大笑,李學林拍了拍林記者的肩膀:“行了,咱也別在這聊了,怪冷的。”
然而到了出口,林記者卻懵了,不可思議的看著李學林:“你不是吧?來接我公司也不給派輛車?還要坐出租?”
李學林把林記者塞進計程車,沒好氣的關上門:“公司就沒車上哪給我派?我們這就是家剛剛創辦一年的小公司,你以為跟你採訪的那些大國企似的?”
林記者翻了翻白眼,不過還是很敬業的拿出隨寫本記錄:公司初創業,連車都買不起。
李學林心裡暗笑,以他對沈浪的瞭解,沈浪還真不是買不起,只是覺得沒必要罷了,就連他自己每天上下班,也都是走路,很少有用到車的時候。
不過讓林記者這麼認為也挺好的,賣慘嘛。
一路上,林記者也開始旁敲側擊的詢問浪潮科技的一些情況,李學林自然是好好的“美化”了一番。
林記者突然合上隨寫本,問道:“老李,你覺得你們老闆,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李學林一時想不到用什麼形容詞能夠準確的概括沈浪,半晌才鄭重的說道:“他是個天才!”
“天才?”
.......
來到浪潮科技樓下,林記者看到的是一棟舊寫字樓,一想倒也符合浪潮科技初創公司的定位。
叮的一聲,電梯到了。
林記者跟在李學林身後,很快就到了地方,左邊是浪潮科技,右邊是網龍科技,兩邊的通道被砸通了,看起來面積還是不小的,不過兩邊的辦公區域都顯得有些擁擠,電腦桌擺放得滿滿當當,就連過道都很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