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日笨,怎麼說呢!

從頂峰掉到地獄。

一開始,也就是八十年代初的時候。

日笨經濟是突飛勐進,讓鷹醬都感受到了最大壓力。

無奈之下。

鷹醬用刺刀逼著日笨簽署了《廣場協議》,強迫日元升值,無數人包括雷衛東在內,都利用日元升值大發其財。

說實話,日元升值對日笨人有好處,因為錢值錢了,等於大家變得更有錢了,但升值太快,對經濟可就是災難了。

八十年代末!

日笨經濟進入一個怪圈,那就是大家手裡的錢越來越多,但是實體反而幹不下去了,因為日笨是外向型經濟。

生產的東西緊靠國內是消費不掉的,必須出口。

但隨著日元升值,買東西便宜了但賣東西,就相對貴很多。

於是一大批老闆從實體產業撤出來,拿著錢走上了買買買的道路,在全世界特別是鷹醬大量購買企業。

最典型的就是環球和哥倫比亞兩大電影公司了,這可是鷹醬標誌性公司,引起的轟動比購買一百家實體公司都大。

以至於,好來塢很多人遊行進行反對,但是,日笨人有錢,生生用錢把大家砸服了。

不過,有錢沒槍就是肥羊。

日本人買買買,最後都為鷹醬做了嫁衣。

九十年代初,日笨股市崩盤,金融危機到來,讓其經濟走入了泥潭,之後幾十年,日笨經濟漲漲跌跌,一直在四萬和五萬億範圍內來回跳動,很多企業都到了破產的境地。

不得不把目光進一步看向國外!

這時候,全球經濟增長亮點有限。

一個是鷹醬,因為推行資訊產業化,鷹醬進入難得的快速發展道路,不過鷹醬對日笨警惕性太高,加上吃虧太大,日笨不敢太放肆。

另外好的兩地就是棒子國和兔子了。

棒子國從六十年代開始,經濟發展一直很快,到了九十年代依然強勁。

只不過國內市場有限,加上技術不比日笨落後,很多方面和日笨都是競爭關係,特別是造船業,在全球範圍內和日企競爭,將其打的落花流水。

第二個就是兔子了。

和原時空兔子不同。

原時空兔子因為基礎薄弱,雖然發展速度快,但底子太薄,以至於勒緊褲腰帶也拿不出發展經濟的錢,需要國外投資。

而這個時空。

有雷衛東這個大款在。

從廣場協議到黑色星期一,從日笨股市崩盤到海灣危機最後毛熊解體,雷衛東手裡積累了大量的現金。

特別是日笨股市崩盤,讓雷衛東手裡的日元以萬億為單位。

這麼多錢,放在手裡生小的是不可能的,必須想辦法花出去,特別是日元,知道日笨經濟走向的雷衛東,為了把手裡的日元花出去,可以說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

在日笨全國範圍內撒錢,訂單數千億數千億日元的砸下來,讓日笨的資本家差不多都發瘋了,想盡一切辦法滿足東方集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