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魚是比較精貴的,都捕撈好的話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江亦霄也就在網上查了一下這個地方的資訊,不看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看到網上寫的文章之後,江亦霄卻也不在小瞧這幾家養殖中華鱘的人。要知道他們是從6年前開始養殖的,從剛開始的無到有。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而這篇文章,居然成了本地熱搜。

以前不知道,查完之後發現他們其實不止在一家養中華鱘,而是全村村民都在養殖中華鱘,養殖戶也有著20多家,飼養量30多萬尾,年產值近600萬元。一個鱘池的產值就達20萬元,純收入10多萬元。

不過江亦霄倒是挺有疑問的,為什麼收入這麼高,自己卻不知道呢?看來自己還是對村裡不太瞭解啊!不過網上這文章寫的有二十多戶人家有養殖中華鱘,而江亦霄知道的確實只有三四戶人家。

而營收入有600萬,而這600萬又不是純利潤。在說真正的純利潤是多少誰也不知道。而問的話江亦霄想都沒想過,江亦霄只是想著自己的空間中,什麼時候中華鱘才會大規模的繁殖開來。

相信自己空間裡面出產的中華鱘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而中華鱘最大的可是有一噸多重,但這時已知。要知道空間裡面養中華鱘的話,可是可以讓它長到最大的程度。

雖然不知道最大程度具體是多大,但是江亦霄覺得培育出那種最大的中華鱘出來也是指日可待。說不定以後也可以用這種魚打出去一定的名氣,然後就是吸引這些顧客了。

因為這些魚比較貴的緣故,還是要每一條都稱一下它的體重。不過這也的耗一帆時間。不過還好中年大叔秤重量的時候也稱的非常快了基本上幾分鐘就稱完了。

“一共41斤,多餘的一斤就給你劃掉了,你給40斤的錢就可以了,一共是1400人民幣。”

“一千四,可以。”說罷江亦霄,就裝個樣子充開袋中取出一疊錢,其實只是從空間倉庫中拿出一疊錢。而江亦霄也不是那種愛把所有東西放在身上的人。畢竟有空間倉庫這種方便的東西存在,還需要都把東西放身上嗎?沒那個必要的。

除了手機以外,其他東西江亦霄基本上都是不會帶在身上的。畢竟在大城市裡習慣一部手機解決一切問題。

而到了農村有些東西沒有普及開來,無奈也只能用現金了,從口袋裡掏錢也只是為了掩人耳目罷了。數出一千四之後遞給中年大叔。

不過到了把魚裝進兩個桶裡的時候。兩個桶也是剛剛好裝下這幾條魚。因為魚還比較靈活,不時也有些魚把桶裡的水濺出來。

不過江亦霄也不管那麼多,迅速的放到車的後備箱裡。當放進去的那一刻,江亦霄立馬就用意識把這些東西收入到空間之中。放入空間的時候,江亦霄也直接把這些魚放入到了湖泊裡面。

不過這中年大叔看到江亦霄這麼馬虎的做法,也是覺得這個年輕人也太毛毛躁躁了,畢竟魚都快要滿出水桶了,而且這些魚都還是活著的。

從桶裡翻出到車中就不好了。所以就這樣隨便放入車的後備箱還了得。走這裡崎嶇的山路,怕是沒多久魚就要全部倒車上了。

這是這位中年大叔內心的想法。不過中年大叔也沒有多管閒事的想法,搖了搖頭就走回屋內了。

不過江亦霄可不會理會中年大叔的想法。而那兩桶魚一放入空間中,確是活潑的不得了。而中華鱘為底棲魚類,屬於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

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動遲緩的底棲動物為食,包括蝦蟹、魚類、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等為食。雜食性魚類也就是說,不論什麼東西它都吃。

不過江亦霄倒是找了一個什麼動物都沒有的魚塘把這三十條魚放過去的。一方面是為了防止中華鱘不去吃其他動物。另一方面就是江亦霄也要把這些中華鱘放到更廣闊的水裡面去。

畢竟空間裡讓動物成長的速度有多快江亦霄又不是不知道。所以分開養會更好一些。至於這魚是雜食性動物,江亦霄也在這片新規劃的水域中投入了其它小魚小蝦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