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朝會上又引發了一場口水戰。之後的一段時日,太醫院成了最熱鬧的部‘門’,天天有人來訪。權貴家竭力抵制這種不圓房言論,舉出自家十五歲就出嫁、生育的‘女’兒、媳‘婦’、兒媳‘婦’、侄媳‘婦’等等若干例子來反駁。

孰料,太醫院的御醫太醫們此時卻團結一致。統一口徑。堅決擁護不圓房言論,怎麼收買都沒有用。

原因很簡單。沒有醫生可以保證能百分百的治癒病人。太醫們也一樣。貴‘婦’、嬪妃、乃至皇后生孩子生死了,他們都可說是天命難違,或許能逃掉一劫。太‘女’生孩子生死了,或者太‘女’流產了。誰能保全他們?誰敢說年紀小生孩子沒問題?誰敢承擔這個責任?萬一出了事,整個太醫院,他們全體太醫的九族都要完蛋。

更何況,從純粹的醫學角度來說,十八歲後再生子更安全,是正確的道理。他們一不違背醫德,二不違背良心。幹什麼要趟渾水?

於是,每一位走訪太醫院的人都被灌了一腦袋醫書。

一部分清流們認為,朝局現在很穩。要一直保持這個“穩”字才好。所以,太‘女’去管內務府很穩當。太‘女’晚幾年生孩子也很穩當。畢竟目前看來,皇帝陛下還很年輕,身體還是很好。等個三四年有什麼問題呢?

另一部分清流則是反對。他們認為,儲君必須早早的有繼承人,人心才能安定,局勢才能更穩。

然後,在葉明淨的‘操’縱下,某些傳言在民間悄悄傳開。

傳言是這樣的:母死子存,子幼父壯,父系勢力龐大。

後果麼,大家可以自行想象。最後,清流們統一了言論,都支援三年後圓房一說了。

後/宮中,薛皇后力壓眾議,力‘挺’三年後圓房一說。在她看來,支援承慶帝的做法,才是她的位置能坐穩的倚仗。更何況,薛家報的是薛洹之,正卿之位沒指望。她幹什麼要費這力氣?

勳貴們無奈的妥協了。不過,他們也為自身奪得了一些好處:既然三年後圓房,一些年紀大的公子就不合適了。人選需要重新上報。

承慶帝同意了。

最後,東宮卿的人選名單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嫡子都沒有。勳貴們以自身獨特的方式來抗議。

承慶帝和葉明淨商討了一下,最終還是定下了“‘性’命為上”的處事方針,決定先不立正卿。反正實在不行,三年後還可以再選。

定下基調後,事情就好辦了。

承慶帝先調查了候選人的家世、人品。最後定下了十來個人選。

這十來個人碰巧都居住在京城,省了不少事。太醫院的太醫們再次出動,挨家挨戶的上‘門’為這些公子們體檢。

據說,在體檢過程中,有那麼三四個公子惱羞成怒,對著太醫大打出手,被唰掉了名額。

“大打出手?”葉明淨聽說後很詫異,“檢查身體也能打架,理由太牽強了吧?”

計都臉‘色’微紅的道:“殿下,太醫們檢查的是全身。包括**……為的是怕那些公子有不潔或是不舉的隱疾。”

葉明淨明白了,原來是被檢查了J/J不開心呀。結婚體檢是天經地義的事,真是僑情,沒讓割包/皮算是便宜他們了。

計都完全看不出自家主子在腦袋裡翻滾著什麼可怕的念頭。接著道:“剩下的六位公子,已經派了掌事姑姑去教導宮廷禮儀。估計再有些時日就可以給殿下相看了。”

六個。葉明淨有些無語。一次相親相六個,還必須留下超過數目一的人選。真是人生處處有彪悍那。

果然,幾日之後,承慶帝滿面‘春’風的通知她,‘春’天到了,可以在東宮召開一個賞‘花’會,邀請六位公子參加云云。

‘春’天果然到了。葉明淨呼了口氣。招呼馮立、綠桔、杏兒:“走,去內務府逛逛。”

在外面為著東宮選卿鬧的沸沸揚揚的時日,葉明淨這邊不聲不響的連看了一個月內務府的明細往來賬冊。對裡面的情況大致也有了些瞭解。

她一心接手內務府還有兩個原因沒和承慶帝說。一個是關於錢。第二個則和李若棠留下的日記有關。

李若棠時代,有很多超出當時生產工藝的物品出現,其製作手藝後來很快失傳了。葉明淨在日記中看到,這些製作工藝,在桃‘花’塢一帶有秘密備份。要想將這些東西‘弄’到手,必須掌握兩個地方,一個是桃‘花’塢,一個是東苑工匠所在地。這兩處,都屬內務府管轄。

不過,這些事她暫時還不急。目前最急切的是錢。這倒不是說葉明淨缺錢。而是從顧朗的遭遇中,她發現了一件事。她的手下們很缺錢。

想要在群魔‘亂’舞來臨之時,將東宮經營成鐵桶。就必須將‘侍’衛們牢牢捆在她身邊。捆住‘侍’衛們的方法只有一個,簡單而有效。那就是:跟著我,能過好日子。

葉明淨打算帶著手下們發家致富。第一個目標就是大雁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