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伴讀(第1/2頁)
章節報錯
葉明淨愕然。半天后才恍然,難怪那小子說什麼六表弟、放爆竹時,花雕她們的臉色那麼難看呢。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
於是,她很坦然的道:“既然是六哥哥的伴讀,那淨兒的伴讀就找別人好了。”
承慶帝又道:“可你六哥哥已經不在了。他們兩人現在也可以做你的伴讀。”
葉明淨想了想,道:“父皇替我決定吧,我聽父皇的。”
孰料承慶帝今天還就不依不饒起來,緊緊逼問:“那你喜不喜歡他們?”
葉明淨非常無奈:“父皇,我和他們只見過幾面,沒有喜歡也沒有不喜歡。薛凝之就是母后的侄子,齊靖就是姑姑的兒子。”
承慶帝摸了摸鬍子:“這樣啊,那薛洛呢,你可喜歡她?”
葉明淨實在不知道她家父皇在想什麼,很無力的搖手:“薛洛就是母后的侄女,薛凝之的妹妹。”
這一番對話下來,承慶帝就又有了那種喜憂參半的心情。身為皇帝,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人不能有個人的喜好,要能客觀冷靜的就事論事。從這一點上來說,葉明淨冷淡的性子無疑是非常之好。可私下裡他又怕這孩子過於冷感了,對天下人無愛,會刻薄寡恩,這樣也就很難有責任感。
算了,孩子還小。慢慢看吧。他心底暗暗的打算,必須要好好選幾個伴讀,從小陪著長大,潛移默化她的性情。
開春之後,承慶帝給內閣發了一道旨意。大意是,五公主葉明淨已經到上學的年齡,關閉了半年的上書房將重新啟用。文華殿大學士廖其珍、翰林院學士林珂,翰林院侍講學士張奉英入值上書房任教。其中廖其珍加封太子太傅。
旨意一出,滿朝震驚。
廖其珍原本就是六皇子的老師,為人品性高潔。六皇子死後,他痛不欲生。卻強忍悲痛,上書皇帝應再次選秀,充裕**,以求再有子嗣。這樣一個大儒。讓他為了江山社稷,再換一個皇子教,他想必不會有什麼意見。可現在的問題卻是,去上書房讀書的是一位公主。雖然,自周太祖後,周夏兩朝歷代也會偶爾有那麼幾個公主進上書房。這些公主或是遠嫁異族,或是和世家聯姻,對皇室的貢獻遠比一般的公主要多的多。照這樣說來,五公主進上書房讀書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可惜,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會這麼想。他們的心中同時冒出了一個很微妙的詞,一個不敢相信,卻又揮之不去的詞——“女帝”。
在周太祖李若棠出現以前,沒人會相信女人能夠當皇帝。李若棠開創熙照盛世之後,曾召集有才學之士,和一些守舊學者展開過長達十日之久的辯論。辯論女子為帝是否符合天意。
據說,在午門外的廣場上,先賢大儒們,席地而坐,各抒己見。周太祖十分大度,不以言論獲罪,還組織了百姓和各國使節過來參觀。所有參加辯論者,免費提供茶水和簡單的吃食。廣場外圍搭建了許多臨時棚子,租給商人小販們做生意。學者們的言論由專人記載,每天傍晚印刷,第二天發行,兩個銅板一份。賣的異常火爆。
十日之後,周太祖將所有的言論整理成十本厚厚的典籍,命名為《十日談》。賣遍了全國各地,甚至周邊各國。這套書忠實的再現了那十天的言論,無論好壞,沒有一點兒刪減。周太祖名聲大振。
而那些持女子不應為帝、不應牝雞司晨的老派言論者,直到這時才發現他們被李若棠給狠狠涮了一把。
請問,哪一位男子皇帝有這樣的氣度?哪一位男子皇帝有這樣的胸襟?哪一位男子皇帝可以開創這一盛世大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李若棠以一種磅礴浩然的氣勢向天下宣告:她,是最傑出的皇帝。
後世即使有那麼幾個機靈的想要仿效,卻悲催的發現了一件事。他們沒有那麼多錢來操辦。天知道李若棠哪兒來的那麼多錢,熙照朝共三十二年,人均收入為歷朝第一,國庫收入為歷朝第一,糧食儲備為歷朝第一,世家貴族們的豪華生活也是歷朝第一。這在各個階層都是有真實的資料記載流傳下來的。
李若棠以事實證明,沒有人比她做的更好。
文人們可以載入史冊的、最輝煌的、獨一無二的辯論大典恰恰只有在女帝統治的年代才有。
後世甚至有不少人猜測,熙照女帝是天女下凡。觀音轉世。
熙照女帝在登基後並沒有怎麼禁制民間言論,很多君臣相知的感人事蹟都有流傳。女帝手下更是有無數千古流芳的傳奇名臣名將。位極人臣者,有幾個不想有盛名流傳後世。這樣的一位皇帝,即使她是女人。在她的手下做臣子又有什麼關係?
所以,女帝,大家不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但是。
李若棠將皇位傳給了她的兒子,之後周朝也都是男性為帝。直到三百三十二年之後,第二位女帝出現了。周朝的亡國女帝,周肅宗李青瑤。
李青瑤的兄弟們,在皇位爭奪戰中,紛紛落馬亡故了。她十歲登基,年號景豐。娶了一位年長她十二歲的丈夫,皇夫攝政王葉承祜。景豐十五年的時候,李青瑤禪讓皇位給了葉承祜。葉承祜登基稱帝,改朝換代,國號夏。年號新堯。廣納**,封李青瑤為皇后。新堯五年,李皇后之子,年僅七歲的太子因病夭亡。新堯七年,年僅三十二歲的李青瑤亡故。至此,李氏家族的時代煙消雲散。
所以說,女帝,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