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采薇自然點頭同意,沒有料到蘭志康會如此爽快答應,讓她微微吃驚,原本準備好的許多說辭卻是一句也沒有用上。

得了蘭志康的首肯,蘭采薇便派金枝去趙氏那裡回話。

趙氏聽了,心道:老爺將這丫頭疼的沒邊了。又細細的問明白蘭志康會同行,才算是放心些。派了墨菊將芸娘叫來,囑咐芸娘一定要看住蘭采薇,不能讓蘭采薇做出招人閒話的舉動來。

要去看燈會的事情,蘭采薇從未與芸娘提起,所以芸娘這時倒是第一次聽說,有心攔著不讓去,但主子已經同意了,她也只能將趙氏的話一一應下。

回到南院,芸娘一見蘭采薇,便氣呼呼的道:“二姑娘,你這又是鬧的哪出?怎麼會想起去看燈會?看燈會的兇險奴婢不是沒有與你說過,你要是有個什麼事,你讓奴婢怎麼跟韓姨娘交代?”

蘭采薇放下手中的書,伸手挽住芸孃的胳膊,將臉靠在芸娘身上輕輕的來回蹭著:“芸娘,放心吧,有你跟著,又有父親同行,哪裡會有什麼事啊。”

每次她一做這個動作,芸娘便會繳械投降。果然,芸娘架不住蘭采薇的細聲軟語,嗔道:“你這丫頭,出門可得聽話。”

到了晚上,蘭采薇乘了家中的馬車與蘭志康一同出門。

與他們同去的,還有芸娘與韓二夫妻倆。本來芸娘還要帶上金枝在一旁伺候的,但蘭采薇攔住了,馬車都不能下,多帶一個人也沒有用處。

隔壁的張世芳前幾日就在飄香樓定下了賞花燈的席面。飄香樓處在東大街上,而東大街又是每年元宵燈會最熱鬧的地方。每年能在飄香樓訂到賞花燈席面的,都不是普通的平頭百姓,久而久之,就傳出了飄香樓花燈席千金難求的說法。

張家是京城數得上的大戶,家裡有一個手握實權的現任兩廣總督,一個貴州知府,張世芳也是憑著這些,才定到了一桌臨窗的席位。

蘭志康出了門,便直奔飄香樓而去。

這一次有蘭志康同行,芸娘不能坐在車中,只能坐在車轅上幫著韓二駕車。沒有人阻攔,蘭采薇順利的撩開了車簾,看起沿途的街景來。

上街,欣賞古代的民俗風景,是她穿越以來一直很想做的事情。現在真的實現了,反而沒有出門前的那一份激動,甚至生出些微的遺憾,古代的街道沒有路燈,藉著馬車上兩個風燈發出的微弱的光芒,只能看見兩旁隱隱綽綽的房舍。

見女兒對街景感興趣,蘭志康寵溺笑了笑,間或的還會當一下導遊,說說這是脂粉鋪子,那是當鋪。

馬車行出一會,便轉進了一條相對寬闊的街道。因為離燈會距離近了,街上的人變的多了,人人手中都提著一個或精緻的或簡陋的花燈,將街上照的亮堂起來。

蘭采薇仔細的看了看,這前來看花燈的行人,並不只有男子,也有那些婦人裝扮的女子,只是年輕的並不多。

因為人多了,馬車便只能在街上緩緩的前行。

好不容易到了飄香樓,又因為樓下馬車太多,蘭采薇他們的馬車只能停在離飄香樓還有十來米的路中間。

蘭志康原打算將馬車停在飄香樓門外,留韓二在車上照應蘭采薇看燈會,自己則上樓與同僚賞燈。現在卻因為馬車太多不能停靠在飄香樓外,又不能總停在街上阻了道路,一時間為難起來。

韓二提議道:“要不小的駕車領著二姑娘在這東大街轉轉,二爺自去飄香樓,一會小的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再繞過來接上二爺回家。”

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蘭志康只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