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夜已寒,張懷英一個人看著牆壁,不知道明天李灣會對她說些什麼。或許什麼都不會說,就像以前一樣。

也許只是他的一廂情願,張有些憧憬,但還是持悲觀的態度。

整整一天了,張回家僅喝了一口水,連飯都沒吃上。他肚子空空,卻還在生伯母的氣,為什麼要將他關在小屋子裡面,連房門的外面都上了鎖。

這是什麼意思,沒有了工作就真的是沒用的人嗎?那和尚唸經,還有人給香火錢,建造富麗堂皇的廟宇。

伯母只是操心張的未來,如果一個年紀輕輕就想著插科打諢,那麼將來肯定不會有出息。

室內燭光暗淡,火苗迎著冷風跳動。張的心情也是左右不定,也許這就是成長的過程吧。

伯父放完牛回家,心情有些放鬆,一掃倦容準備吃飯。

到了廚房,伯父卻發現竟然做了很多的飯,不知道家裡是來客人了,還是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沒等妻子回來,伯父就開始準備吃飯。

開動筷子時,妻子一臉沮喪的回來了。

生活這麼多年,伯父還是第一次看到妻子心情這麼的差,便想問出原因,好安慰她。

原來侄子張懷英失業了,想回家種地。侄子這麼年輕,就耕田種地,如此張家一輩子都會抬不起頭做人。

伯父無奈的笑了笑,說道,“這年頭兵荒馬亂,能有飯吃就不錯了,還要什麼大富大貴。想當初你嫁給我還不是因為我勤勞嘛,侄子幹事利索,以後不會愁吃愁穿的。”

妻子白了伯父一眼,嗤之以鼻,“我嫁給你是因為相信你能夠大富大貴,哪知竟然窮了一輩子。早知今日,還不如嫁給對門的那個漢子,至少他家比你有錢。”

兩人爭吵幾句,言歸正傳,伯父想讓伯母消氣,把侄子接出來吃飯,不然餓壞了肚子,哪有力氣幹活。

開啟門鎖,張走了出來,一臉的不滿,他的心鎖還沒有開啟。

伯父說情,“懷英,你儘管是我的侄子,當我把你當做親兒子來看待。不要生氣了好不好?伯母這麼做也是希望你好。我們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的,到時可以指望誰、依靠誰。所以,你要好好的幹活,不論是大事小事都要用心,總會有出頭的那一天的。”

張低垂著頭,沒有說話。伯父總是通情達理,不像伯母那樣嚴厲刻板。

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吃著團圓飯,只是米飯有些冰冷。

這天氣有些嚴寒,特別是到了晚上,冷颼颼的風吹來,冷從腳起。

伯母有些不高興。張能夠感受的出來,便拿出了一袋銀子,那是他的所有積蓄。雖然買不了一頭牛,但是可以冬天買幾件棉衣穿。

這年頭工作不好找,沒有一技之長意味著沒有鐵飯碗。伯父對張懷英沒有過高的要求,只是想把他教導成一個勤勞樸素的人。而伯母的情緒有些緩和,她已經找好了媒人,有幾家對張懷英的背景很是看好。成家之後再立業,這樣才算是做大人了。

張懷英還沒有準備好,人生大事就已經被安排的明白。這不是他的本意,故而心生疑惑。

伯母介紹道:“明天是個好日子,媒人會帶著隔壁村的村花親自上門拜謁。所以,小張呀你要好好的表現,可不能讓女孩子失望了。”

到了第二天,張懷英已不在房間,不知道去往了何方。伯母一臉失望,到底有什麼事比相親還要重要。

別離廟宇坐落於村頭的山腳下,四周的柵欄已經破敗,鏽跡斑斑的香爐裡面的灰塵厚厚一層,隱約可以看見當年的人聲鼎沸。廟宇年久失修,屋頂上的琉璃瓦已經殘缺,早已人去樓空。

日上三竿,李得水先到一步。

不久,廟宇後出現兩個身影,是小胖子和阿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