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天宇的夫人正好也要將那食肆賣掉。

那本來就是她的陪嫁,聽說是也要開食肆的,要價也算公道。

秦晚詞本來還想挽留一下食肆裡的大廚們,可是那些大廚在食肆也被賣掉之前,就找好了下家。

一半去了百匯樓,還有一部分則是去了范家酒樓。

兩個御廚世家開出來的食肆,在他們眼裡,更有前途和競爭力。

但是很多小雜役和學的不過是半成的學徒則是留了下來。

秦晚詞照單全收,畫了圖紙就準備重新裝修,窗戶加大,加了通風。

二樓三樓都是雅間,一樓大廳擺放的還是屏風,桌椅都重新設計佈置了一下。

全稱秦晚詞都是帶著面具跟著的。

這段時間她一直在南城跑,鞋底都磨薄了幾分,還在另一處更加顯貴的位置又選了一家店鋪,忍著肉疼給盤了下來。

孫二每天練習味道的咬合以及食物的醃製,大有摩拳擦掌,更有作為的樣子。

孫家兄弟的店鋪表面和“晚記”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慢慢都在轉型。

時間一眨眼就到了十月,天氣已經轉冷,夏天的燥熱和秋天的涼爽都消失,早晚的風開始帶了一些小刀子。

尤其南寧城空氣溼潤,那種溼冷,讓人們恨不得抖三抖,開始靠著那一身正氣取暖。

范家食肆的對面,那家食肆就換了新牌子。

“都來順食肆?”很多路過的人都停了一下,驚奇的看著這牌匾。

“新開的食肆麼,咱們要不要去嚐嚐?”另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問道。

“不是說要來嚐嚐那烤鴨?”

兩人都是進京趕考的書生,在南寧租了小院子開始溫書,準備明年二月份的會試。

如今科舉也是讀書人向上的階梯,大家都很重視,還根據地域、師門等自發形成了小團體。

南寧城,也因為這些舉子和各地貴女的到來而更加的熱鬧。

陳青羅選了很多四品之下官員家的女子到了京城,還給了一個“胡蘿蔔”吊著,封女官,包婚配。

一時間,在街上行走逛著的女子也更多了。

范家烤鴨店還跟著這個時勢改了名字,就叫聚賢樓,還邀請出名的才子舉辦了幾次詩會,留下墨寶,一時間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這次剛來的郭舉人和劉舉人,剛到南寧,本想著去聚賢樓,免得顯得不那麼合群,可是看到這新開張的“都來順”,開業八折,名字也討彩頭,瞬間就心動了。

兩人家境都是一般,據說聚賢樓的消費可不低。

“咱們是提前來溫書以及熟悉的,沒必要強行合群,舉辦詩會什麼的,還耽誤咱們溫書的時間。”郭舉人說道,抬腳就往“都來順”走去。

劉舉人氣得跺腳:“可是名聲對於咱們會試是有幫助的啊,你就是死腦筋!”

說著,還是跟著郭舉人進來了,他家境還不如郭舉人,郭舉人若是不跟著,他也害怕負擔兩次聚賢樓的飯錢,就沒銀子在南寧生活了。

一進門,就有機靈的小夥計站在門口:“貴客一共幾位?”

“兩位”。郭舉人回來,然後打量了一下這酒樓的佈置,心裡也打起了鼓,這豪華,不會價位不比那聚賢樓低吧?

“貴客是我們都來順的第一桌食客,飯錢只收八成之外,還贈送兩份糕點和一份開胃湯。”小夥計口齒伶俐,“貴客要不要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