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希孟和老朱聊過之後,又叫了幾個人前往市面上,挑選些熱門的書籍,拿過來給他瞧瞧。尤其是各種通俗讀物,話本。
像三國演義這種,也就沒有必要了,主要是一些筆記,近來出版的東西。
沒過幾天,張希孟的桌前就擺了一大堆,足有好幾十本。
他展開之後,一一翻閱……這一看不得了,手裡這本《紀事錄》已經算是客氣了。有太多的書,把紅巾軍寫得和山大王一樣,什麼強搶民女,殺人奪財,無惡不作……當然了,他們還沒有昏頭到直接罵朱元章。
總之前後都會寫聖天子英明睿智,愛護百姓的話。
可問題是照他們的寫法,紅巾軍都是惡賊,老朱手下的文武,沒有幾個好東西,光念著天子聖明,這有個屁用啊!
可以毫不誇張講,他們已經把根基掏空了,最後就剩下一個聖明天子。
那是不是等著老朱駕崩,一切又要故態復萌?
面對此情此景,張希孟的心其實是很沉重的。
同樣的事情不是沒發生過,比如當初就有人替宋朝擦胭脂抹粉,認為自己修訂的《宋史》不夠公允。
彼時也是大力整頓,甚至廢掉了禮部。
但是算起來,小十年的光景,事情似乎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
種種奇談怪論,充斥民間,亂七八糟的書籍,到處都是。
就連張希孟這一次也犯了難,能夠看得見的敵人,總是不難對付,哪怕是李善長,也有辦法扳倒。
但是看不見的敵人,就讓人很無奈了。
他們藏在各個角落,有著複雜的身份,甚至有人就是官場人員,就是學堂博士……你想查,也查不出來。
想處置,也無從下手。
就能眼下來說,那個俞本應該能很快揪出來,但是這麼多書,到底是誰寫的,就很麻煩了。
而且寫書的人還在其次,到底是誰讓這些書滿世界傳播,看這些東西的人,又是什麼想法……種種事情,亂作一團,想要破局,十分不容易。
強如張希孟,也覺得束手束腳,無從出招。
正在這時候,張庶寧送來了一封信,按照時間計算,他才剛到江西,能有什麼事情?
張希孟展開之後,就發現兒子跟他提到,似乎可以針鋒相對,同樣徹查那些豪強地主的身份,集結成冊,也刊行出版,跟那些亂七八糟的書籍打擂臺,真正教化百姓。
張庶寧還提到,這個辦法竟然是隆贊跟他說的,張庶寧認為,隨著教育推廣,讀書人越來越多,那種春秋筆法明顯瞞不過人。
以當下朝廷的力量,應付那些暗戳戳的東西,絕對綽綽有餘!
張希孟再三看了看這封信,他的眼前一亮,或許兒子的辦法,應該有用。
張希孟立刻回信同意,這封信立刻送到了張庶寧手裡,夏知鳳也看到了。
“師父同意了?”
張庶寧笑道:“什麼師父?你該叫爹才是!”
夏知鳳臉色不紅,輕笑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而且我可是師父的正牌弟子,不是你能比的,知道不?”
張庶寧連忙道:“知道,能不知道嗎!對了,老爹還問了你的打算,貴州的條件會差一些,不會影響你研究吧?”
夏知鳳燦然一笑,“在京城才會耽誤事呢!我那個皇家天文館,總有些附庸風雅的人湊合過去,不見又不行,見了也沒什麼好說的。尤其是皇孫現在也有些基礎,可以自己努力,我也不用太過在意。去了貴州,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安心讀書,做做研究,其實遠比應天要好的。好幾年前,朝廷就提倡到小城,小鎮子辦學……做研究的,應該遠離喧囂,靜下心來,全心全意做學問,不要被繁華迷了眼睛……可惜的是,到了現在,似乎也沒有幾個學校真的這麼幹了。”
張庶寧無奈苦笑,“人性如此,願意甘心吃苦的,畢竟還是少數。便是我自己的學生,他們願意回家鄉效力,我自然是願意的,可他們能走出去,成為國之棟樑,我更加高興。”
夏知鳳也點頭,“放心吧,我寫書有空了,就幫幫你,最好能建立一所女中,到時候培養出一批吃苦耐勞的人才,也好給我打下手。”
他們夫妻聊著,轉過天,他們準備向貴州進發,也把訊息轉告隆贊,能得到太師的嘉獎,隆贊小小年紀,也是值得驕傲。
不過隆贊倒是提出了一個要求,他之所以能提出這個建議,是因為他從小就在思考這件事……在家鄉,那麼多老人都是說土司頭人開恩,才給了他們土地。
應該感謝老爺慈悲,哪怕得到了土地,也不能忘了老爺的恩典。
而隆贊上學之後,終於得知了事情真相。
隨後在各地宣講朝廷政令,他更是發現,那些頭人不但不慈悲,反而私設刑堂,濫殺無辜,很多交不上稅賦的老百姓,就被活活打死。這些田賦高得嚇人,有些人家,要把產出的七成交給頭人。
自己剩下的那點東西,根本不夠填飽肚子,餓死人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