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陳寧邦,還有他手下的安南義軍,前後屠戮了超過八千人……尤其是阮多方的阮氏,還有黎氏,這都是安南的大族。

人口眾多,影響力巨大。

這一次全都成了重點屠戮的物件,其中家族的直系後人,為官的,擔任武將的,全都被清算。

弄得好多人不得不出逃鄰國避難。

甚至有人去了大明,不過值得一提,廣西布政使司那邊都是妥善收留,並沒有戕害。

安南這邊,最後把阮氏、黎氏的小孩子都拉出來,要給悉數殺光……胡儼實在是看不下去了,請求王弼出面,把人交給他們,大可以送去北平安頓。

只要他們不回安南就行。

在得到了再三保證之後,陳寧邦才放人。

安南經過了這麼一番折騰,總算是平靜了下來。

接下來無非是認真仔細均田,同時挑選一批賢達,前往大明,參加大會,面見洪武皇帝。

胡儼在安南的事情也不多了……他主要是確保順利落實,隨後還要安排一批有志青年,前往大明學習讀書。

安南的情況,被仔細寫清楚,再度送回了大明。

收到了這份結果,張希孟仔細看了又看,心中很有觸動。

就像安南這種小地方,權貴勢力,掌控地方,非常綿密,根深蒂固……放在大明,靠著科舉,遷居,拆分世家大族,也就足夠了。

可是在安南,有些時候,還真要徹底毀滅,一點不留才行。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是大明官吏主持,無論如何,也不能這麼幹的。就算他們想,還有那些御史言官,還有層層的監督,誰也不想在履歷上留下如此血腥的一筆。

因地制宜,自然是對的。

不過要讓千差萬別的國家,捏和在一起,形成一個強有力的聯盟,還真是不容易。

安南的問題大概解決了,剩下還有那麼多國家,尤其是占城,倭國,這還需要花費心思……

毛貴就找到了張希孟,“太師,現在倭國遣明使,其中很多人都希望太師能見見他們,可以當面聆聽太師教訓。”

張希孟忍不住苦笑,“我見他們說什麼?教他們怎麼造反?”

毛貴無奈道:“太師,雖說倭國這幫年輕人有些魯莽,但尚屬衝勁十足,如果妥善安排,或許還能成事。”

張希孟沉吟思忖,不管怎麼說,倭國在相當程度上,還算是不錯的學生,只不過這個學生的品行太差,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他們沒有那個核心,沒有真正的廉恥。

華夏講究君子慎獨,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但是倭國不一樣,他們即便做錯了,那也是被人發現,才算是錯,付出了代價,才算是錯……他們只會反思失敗,反思損失為什麼這麼大……他們很難真正反思自己,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就是錯的。

或許這個國家,也需要徹徹底底的改造,要比起安南更加劇烈!

“毛尚書,我現在還無心見那些遣明使……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你可以安排一批土豆種子,送給他們,讓他們帶回國內,在適當的地方種植,救濟百姓,讓倭國百姓能填飽肚子。”

毛貴深吸口氣,這麼便宜倭國,過了吧?

太師未免又善心氾濫……要知道這土豆種子,哪怕在大明,都不算多,卻要拿出來接濟倭國,這算怎麼回事?

張希孟沒有多解釋什麼,只是說道:“照我的意思安排,沒準小小的土豆,就是改變倭國的寶貝!”

毛貴理解不了,但是張希孟的吩咐,他可不敢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