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2/3頁)
章節報錯
建立在武力之上的第二層,自然就是貿易,就是利潤!
因為只有利潤,才能牢牢綁住每一個人,才能滋養武力,讓船隊變得更龐大,武力更雄渾。
武和利就是哼哈二將。
二將之上,還有一個頭腦,那就是文明!
也就是老朱所講,要把華夏的魂兒延伸出去。
學堂,廟宇,祠堂,這一整套東西,都要送出去。
“先生,咱準備親自送送鄉親,沒有別的,咱給他們一抔家鄉的土,分一炷祠堂的香,讓祖宗保佑他們,順利出海!”
張希孟連連讚歎,“主公想得周到,這個辦法確實很好。”
老朱笑道:“既然如此,先生要不要也跟著咱去一趟劉家港,送他們出發?”
張希孟稍微沉吟,隨即就道:“主公,我倒是想去,不過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我打算寫篇文章。”
老朱笑了,“先生,你可有很長時間沒寫東西了,必是妙文!”
張希孟道:“也就是關於對外開拓的一點想法,略作對比罷了。”
張希孟說得客氣,但是以他的身份地位,任何文章,都會帶來巨大的反響。當然了,張希孟也不會砸了自己的招牌。
他確實要用心寫這篇文章,把對外開拓的事情,講清楚,說明白。
其實對外開拓的核心在哪裡?
是不是把人送出去就行了?
或者就是開阜通商,做生意賺錢?
張希孟覺得這都不是對外開拓的真意。
首先,對外開拓,既然是走出去,就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擁有制定規則的權力,如果誰敢不聽,就舉兵討伐,嚴懲不貸!
根據這一條標準,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真正的對外開拓,其實不多。
拋開先秦的分封諸侯,嚴格算起來,只有兩次。
依次是漢武帝通西域,一次就是鄭和下西洋。
漢武帝劉徹,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歷代帝王,文治武功的一個巔峰。
他為了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歷經十二年,張騫返回,大月氏不復當初,按理說尋找盟友的原定目標已經錯過了。
但是漢武帝並沒有就此打消念頭,而是繼續派遣兵馬使者,經略西域,並且設立西域都護府,派兵駐紮!
這一點非常重要。
正是有了駐軍,西域諸國,才要聽從大漢的號令。
絲綢之路的東段,牢牢掌握在大漢手裡。
而且漢人還不滿足這些,派遣使者,繼續向西,甚至要尋找所謂的大秦。
這種把商路置於自己掌握之下,努力進取,不斷開拓的精神,才是大漢留給後世的最寶貴財富,最珍貴精神。
同樣的,歷史上永樂朝七下西洋,派遣龐大的船隊,不光是大明的近海,包括印度洋,都納入了掌握。
海上絲綢之路,悉數歸於大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