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儲蓄稍微應付一陣,就可以立刻調撥大批糧食救急。

時至今日,大明王朝的根基,已經相當牢靠。

好事頻發之下,竟然又有個極好的訊息,送到了朱元璋眼前。

常遇春統御海軍,大勝倭國,並且迫使倭國,將懷良親王送到大明請罪!

訊息傳來,大明舉國沸騰,應天城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從上到下,別提多興奮了。

這個懷良親王,何以如此遭恨呢?

毫無疑問,還是那一篇文采斐然的國書。

你不是要和大明朝相逢賀蘭山下嗎!不是想較量一下,誰更厲害嗎?

很好,滿足你的要求,大明來了!

孫子,你怎麼不打?怎麼被俘虜了?

這就好比一個吆五喝六,目空一切的傢伙,真正上了擂臺,讓人三拳擊倒,大傢伙都笑出了豬聲。

還以為多大本事呢,原來是個銀樣鑞槍頭。

大明的百姓,大快人心,實在是太高興了,紛紛扶老攜幼,前往城外,就要見證一下,這位懷良王的風采!

至於懷良王,他這一輩子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漂洋過海,來到大明。他從船艙出來,立刻就嚇到了。

人山人海,這是多少人啊?

怎麼一眼都望不到盡頭?

難道大明的老百姓都來了?

很顯然,他猜錯了,實際來的人,還不到應天的兩成。但即便如此,也足以顛覆懷良王的認知。

他顫顫哆嗦,從跳板下來,期間還滑了一下,險些摔倒,看起來又可憐又滑稽。

大明百姓,忍不住大笑起來。

直到此刻,大傢伙也才注意到,這個懷良王很老了。應該有六十歲左右,加上漂洋過海,他顯得很疲憊,神情憔悴,看起來的樣子,比實際更老一些。

但不管怎麼說,跟他那一份國書展現出來的氣質,完全不一樣!

那應該是個少年郎,滿腔衝勁十足,天不怕,地不怕。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那種。

很難想象,這麼大年紀的人,還能說出那麼張狂的話,中二度爆表了。

是人不可貌相,還是另有隱情?

而且這傢伙怎麼就被抓到了大明,這裡面有什麼故事不成?

百姓們好奇心爆棚,但是不管怎麼樣,還是要先把懷良王送去見朱元璋。

張希孟自然也被請來,一起面對這個狂妄的懷良王。

喜歡湊熱鬧的張承天,竟然仗著指揮使的身份,也湊了進來。

大傢伙都好奇是什麼樣的東西,敢挑戰大明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