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孟請朱元璋吃的是古北口外的肥羊,這羊肉確實好,肥嫩多汁不說,而且一點腥羶的味道都沒有。

不管烤著吃,還是涮火鍋,都是頂級的。

張希孟索性弄了一桌全羊宴,這可比老朱的水蘿蔔就酒強多了。

果然,有錢的人,就是腰板粗,膽氣壯。

老朱也沒有多少脾氣,先吃個滿嘴流油再說。

朱元璋忙活了一陣子,有了七成飽,老朱才道:“張先生,你說這羊,似乎比應天要好不少啊?尤其是肉,肥瘦相間,到底是怎麼餵養出來的?”

張希孟一笑,“如果沒猜錯,應該是餵了上好的精料,跟戰馬差不多的。”

老朱一聽,頓時愕然,“穀物精料,拿來餵羊,實在是浪費了。”

張希孟只能無奈呵呵。

這種行為,放在其他省份,確實過分了。

其實很早開始,張希孟就鼓勵百姓,飼養家禽家畜,增加肉類生產。

但受限於飼料的問題,農戶依舊以谷槺混野菜,來飼養豬羊。

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那種很大的鍋,下面煮野菜,鍋邊貼上硬餅子,開鍋之後,硬餅子取下來,算是人吃的,煮熟的野菜,混入谷槺麩皮,就是餵豬的。

人豬一鍋出了。

雖然這樣看起來有些糊弄事,但能節省柴火,也算是方便快捷,很多百姓都喜歡這麼幹。只有在逢年過節,才會專門做些菜飯,好好犒勞自己。

另外呢,農村還會舂米一類的,每到這時候,就有些碎米,沾上了草棍石子,人不能吃了,也會拿來餵養雞鴨。

豬草,谷槺,麥麩,碎米,這就是牲畜家禽能吃到的最好東西,如果再想更好,那是無論如何,也不捨得了。

事實上,放在元朝,這些東西,都是人吃的。朱元璋在回憶童年的時候,幾乎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餓!

看到什麼,都想塞進肚子裡。

泥鰍、知了、蜻蜓,塞進嘴裡就是一塊肉。

遇到了災年,最慘的時候,連這些東西都沒有,只能吃草根,樹皮,啃觀音土……

朱元璋是清楚這一切的,所以他也是嚴禁用糧食充當飼料,餵養牲畜。

只不過在北平的情況,就有些特殊。

此刻的北平,還是地廣人稀,由燕山延伸到遼東,沃野千里,土地遼闊,可以耕種的非常多。

前面張希孟提出,建立大的糧食公司,給予他們足夠的力量,讓他們種田,產糧,對抗風險,滿足國用。

到了此刻,已經有了一季收成。

十分幸運,這一季糧食,就獲得了豐收,有好幾個屯墾公司,都發了財。

朱元璋聽到這個訊息,心情還算不錯,但是他又覺得拿糧食餵羊,實在是過了。

“為什麼不存起來?這才是第一季收穫,他們就這麼浪費?這能經營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