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面無私,反而是不通世故,不曉人情。

如此一來,一人獲罪,牽連無數,也就理所當然了。

李善長到底沒有回答朱元璋的話,他隱隱覺得,脖子發涼,心裡頭毛毛的。怎麼好像自己也經不住檢驗啊?

這一次來詔獄,到底是送廖永忠,還是告誡自己啊?

李善長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朱元璋深深嘆口氣,“江西在做移風易俗的事情,咱現在看來,不光是民間,朝堂也要如此!咱們大明朝,要講國法!要有更嚴密的規矩。像這種牽連成千上萬的大案子,再也不能出了!”

李善長渾身一振,連忙道:“老臣記下了。”

……

洪武大帝的屠刀,終究是落了下來。

首先是廖永忠和俞通海,水師的兩大家族,被悉數誅殺。

他們的舊部將領,也有上百人,跟著掉了腦袋。

經過這一番誅殺,原來的巢湖水師舊人,幾乎不剩什麼,被一掃而光。

比他們還慘的卻是御史臺。

自楊憲以下,一共四十多位御史被殺,另外還有大半御史被罷官,逐出朝堂。

作為僅次於中書和門下二省的御史臺,幾乎為之一空,已經到了無法運轉的地步。

更讓人無語的是,現在連線御史臺的人都沒有了。

因為經此一役,御史臺不光是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威望盡去。

人們發現那些本該秉持國法,監察百官的御史大人們,竟然一個個貪贓枉法,中飽私囊,所作所為,讓人更加不恥。

在處置這些御史的時候,居然比水師那邊,更加慘烈。

憤怒的百姓,帶著各種各樣的東西,什麼牛糞,石塊,爛菜葉,破草鞋……他們用這些東西,將楊憲等人徹底淹沒。

在剝皮楦草之前,先體會了一把遺臭萬年。

新的御史大夫,必須重塑御史臺的威嚴,要挽回人們的信心,還要讓御史臺妥善運轉,變得比以往更加高效,以實際的成果,回應百姓期待。

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試問大明朝,誰能有這個威望?

李善長默默盤算了一下,道德人品,聲望能力,全都過關的,還真就只剩下一個人。

沒錯,就是張希孟!

也只有讓張希孟回應天,接過御史臺的爛攤子,才能快速恢復人們對御史臺的信心。

只不過這人雖然合適,但後果卻是老李不能不忌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