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張希孟在朝,怎麼形容李善長的日子呢?

那是三餐都是薯片,只有樂事了屬於是。

朝局的關鍵在於平衡,張希孟的問題就是他太強了,強到了陛下都要回避三分,應天哪能允許這麼厲害的人存在啊?

他這一走,再看看各個衙門,瞬間都太平了。

李善長穩坐首相的位置,朱升因為老病,離著辭職歸鄉也不遠了。吏部尚書汪廣洋失去了張希孟撐腰,也老實下來。

原來的禮部順利分成了學部和教化部……學部主要負責管理各級學堂,督促義務教育法落實。

而教化部則是宣揚國政,教化天下。

再加上之前分出去的外務部,禮部總算是壽終正寢。

而且隨著尚書數量增加,李善長這個首相地位越發突出,門下省那邊,沒了張希孟之後,也只是盡職盡責,監察考核百官,掀不起更多的風浪。

朝局就跟西湖的水,那叫一個波瀾不驚。

舒心的日子,讓人沉醉,李善長都忍不住想唱兩句正在城頭觀山景了……對了,三國演義已經正式成書,刊發流傳。

老羅還想請人題一首詩詞,最好是張相公能幫這個忙,奈何張希孟沒在京城,只能留白一頁,恭候張相垂憐。

朝臣沒有什麼爭鬥,皇帝陛下也沒有什麼發揮的餘地。

老朱這些日子除了立國十年的閱兵慶典之外,就是督促兒女們寫作業……但是有一個很不幸的問題,朱元璋遇到了和大多數家長同樣的問題。

孩子怎麼都學不會,這可怎麼辦?

而且還有個更尷尬的事情,孩子不會也就算了,有些題目,連他這個當爹的也不會!

咱可是大明天子啊,九五至尊!

咱居然也有不會的?

不能夠啊!

老朱瘋狂生氣,卻又無可奈何,畢竟數學題不會給皇帝面子。老朱沒有辦法,只能把當年張希孟逼著他做得題目翻出來。

看著那些泛黃的字跡,老朱還挺感慨的,當年讀書帶兵,常常連軸轉,幾乎就不知道什麼是累!

許是自己也老了,不然怎麼開始回憶起從前了?

張希孟倒是沒騙他,數學題目張希孟都講過,現在不過是變了個形式,換了個角度而已。

老朱仔細琢磨了一陣子,還是撿了起來。

畢竟朱元璋的智商是靠譜的……可問題是當他學會來,興沖沖教導兒女的時候,老朱驚訝地發現,學不會就是學不會!

這幫笨蛋一點也不開竅!

老五、老六、老七,全都是榆木疙瘩兒,拿斧子劈,都不帶開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