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1/3頁)
章節報錯
老朱的話,讓張希孟鬆了口氣,也稍微欣慰一些。其實他並不在乎李善長是不是鹹魚翻身,也不太關心增加一個商業部之後,朝堂的力量格局又會有什麼變化……這些現實的得失,在張希孟看來,都是小事情。
真正讓他興奮的是大明朝從根本上,把商業納入了管理體系,商業部和戶部並駕齊驅。
同時針對走私脫逃稅款等行為,定下了嚴厲的罪狀。幾乎和謀反,處於相同的程度。
哪怕日後冒出了靠著走私為生的八大皇商,面對這份沉甸甸的祖制,也要心生畏懼,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
張希孟真的希望大明君臣,文武朝野,能拿出一部分精力,仔細研究工商財稅,農業這一條路,已經走到了極致。精耕細作,又能達到什麼程度?
接下來必須從工商突破,兩條腿走路。
朝廷能設立商業部,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天下的有識之士,會做生意的人才,必定會層出不窮。
這一點張希孟並不懷疑。
其實很多人說華夏百姓,是個農耕民族,排斥商業,拒絕海洋,真的未必公允。
畢竟在東南沿海,蘇松等地,也包括浙江,福建,乃至徽州,揚州……都有相當數量的傑出商人,又有更多敢於搏擊海洋的猛士。
他們能征服大海,他們也會做生意。
哪怕放在幾百年後,他們也是最精明強幹的商人。
制約他們的問題,是在這個古老國家的框架內,根本沒有商人上達天聽的機會。
從朝廷官制的設計上,就卡死了商人發聲的渠道。
而商業發展需要規則,需要有人維護。
商人無奈之下,只能託庇文官,從而形成了士大夫和商幫之間,互為表裡的格局。他們勾結在一起,勢力龐大如天,任誰也無法撼動。
強如攝政的張居正,他怎麼只敢玩一條鞭法,不敢增加商稅?
不是他不敢,而是真的沒法玩。
他要是把商稅交給戶部,或者地方衙門……絲毫不用懷疑,這幫根本不懂商業的官老爺們,肯定能把商稅弄得七零八落,一地雞毛。
假如張居正設立新的衙門,來徵收商稅……那不用懷疑,在他提出建議的同時,清君側的大軍立刻就會行動起來。
你一個區區臣子,敢破壞祖宗官制,接下來你還要廢立天子不成?
針對你這種亂臣賊子,不能猶豫了,必須出重拳!
有些事情只能朱元璋來做,而張希孟又是那個能說服朱元璋的人。
總算將工商的短板補齊,未來可期。
張希孟心情大好,坐在位置上,都帶著笑容。
調子定好了,接下來審案,嚴懲罪犯,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朱元璋可以乾的很好。
可就在張希孟打算看熱鬧的時候,老朱突然道:“太子!”
朱標怔了下,連忙躬身,“孩兒在。”…
老朱語重心長道:“你前面所說,頗有幾分見地,父皇深感欣慰。你現在也該熟悉政務,當好一個儲君了。北平的案子,就交給你發落了。父皇希望你秉持國法,嚴懲人犯,給天下蒼生一個妥當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