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那樣,朱元璋掂量一下自己的荷包,算了吧,咱服了!

“身為朝臣,表達心意,理所當然。但這種事情,到底是盡心盡力就好,不必攀比數目,有條件的……願意多捐贈,自然是好事。其餘諸臣,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就好!”

張希孟的財富,都讓老朱退避三舍了。

沒辦法,咱就是這麼強悍!

經過了這一番努力,一共蒐集了三萬六千匹絲綢,送到了馮國勝的手裡,隨著他一起出發的,還有多達三千五百名女兵。

另外還有超過六千名女兵,在沿途等待,要一起加入這個隊伍,共同向涼州前進。

招募女兵的時候,不免奇怪的議論。捐贈絲綢,也出現了一些小插曲……但是決定全力以赴,收復故土,卻是大明的國家意志。

當一個新生的大國,徹徹底底動員起來,就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成的!

馮國勝在臨行之前,又來了國史紀念館,看望兄長,和畫像聊了一陣,然後馮國勝毅然出發。

在教軍場,數千名女兵,穿著明軍特有的鮮紅戰襖,英姿颯爽,整齊排列。

這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兵馬,她們雖然在尋常人看來,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

可事實上她們幾乎都讀過書,接受過三到五年的教育。

讀書識字,她們還學了衛生條例,懂得緊急救護。

她們還會種種本事,天文曆法,算學經商……方方面面,無所不有,此去涼州,她們可不是成為誰的附屬品,也不是單純去和將士組成家庭,紮下根基。

她們也是一群戰士,是去改變涼州面貌,教會涼州女子,像京城一般梳頭的戰士!

所以在她們的隊伍前面,也有一杆軍旗,迎風飄揚。

“我們即將前往的目的地是涼州,那是一片我們曾經長期擁有,又失去了幾百年的土地。”

張希孟站在女兵對外的前面,向她們講述此行的意義。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拿下一塊土地不難,可是要在這一塊土地上,生根發芽,卻是不容易。必須有穩固的家庭,能夠生息繁衍,傳遞文明,生生不息,才能真正變為華夏疆土。”

“西漢通西域,唐朝設立安西都護府。我們的將士,曾經在西域之地,所向無敵,開疆拓土。但是他們只有男人,缺少女子,缺少能夠傳遞文明的力量。”

“我還記得,第一首詩,第一個字,第一篇文章,都是家母教我的……”張希孟道:“一個合格優秀的母親,教導子女,引導後代,讓他們遵循正道,傳遞文明,綿延千秋百代。”

“所以說,你們此去,是功在華夏,利在千秋。是真正的大智大勇,大仁大德!”張希孟朗聲道:“女兵們,將士們,大明朝,要感謝你們,子孫後代,也必然感激你們!”

這些女兵仰視著張希孟,她們也都知道,正是這一位堅持讓女子讀書,女人為官從軍,徹底改變女人的地位。

如今能聽到他的勉勵,每個人都備受鼓舞,格外振奮。

她們也是大明的一份子,和男人沒什麼區別。

男人能在疆場立功,她們也一樣能做到。

有志氣的女子,不是要求被人當成金絲雀照顧。她們想要的也不是無休無止的優待。她們想的是男人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

生而為人,沒有什麼不同!

“全軍出發!”

旗幟飄揚,女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從應天出來,道路兩旁,盡是見證這一幕的人群。

原來女兒家也可以如此慷慨激昂,原來英雄不分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