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官吏說完,背起行囊,徒步出了揚州,向著定遠方向而去。

他們這一番話,也基本把事情說明白了。

長蘆鹽場開始向外面出售食鹽了,低價優質的食鹽,迅速衝擊著食鹽市場。

百姓們自然是感到了歡喜鼓舞。

其實算起來,當下老百姓最大的花銷,其實就是食鹽,糧食能自己種,布匹也能自己紡,男耕女織,不愁吃穿,唯獨沒法自己弄來食鹽。

這也是歷代鹽鐵專營的道理。

現在好容易有了便宜的鹽,價錢降了這麼多,怎麼還不讓賣了?

這是什麼道理?

揚州百姓一面去追尋那幾個常平倉的官吏,大傢伙請求他們留下來,另外又有人去揚州府衙,直接詢問憑什麼不讓賣?

是什麼道理?

更有幾個老人主動站出來,要討個說法。

別的不說,當初陛下還沒渡江呢,我們都叫他上位,那時候只要有事,就能去找陛下,陛下不在,張相也在,偶爾還能見到李相公。

有什麼事情,都能跟他們說!

好容易鹽價下來了,還不許我們有點實惠嗎?

憑什麼不行?

要不要我們去應天,去敲登聞鼓,求見陛下,好好說說這事?

面對揚州百姓的憤怒,府衙撐不住了,立刻撤銷了公文,讓那幾個常平倉的官吏恢復原職。

至於出售食鹽的問題,他們也是同意的,但是既然是出售食鹽,就有鹽稅的問題,現在還沒有確當的辦法,所以……不過大傢伙不要著急,等有了定論,一定讓大傢伙買到實惠的鹽!

好一番安撫,總算讓揚州百姓暫時冷靜下來。

可是這一番動靜,還是過了大江,傳到了應天。

許多報紙也都跟進,開始討論起鹽價的問題。

現在的鹽價到底貴還是不貴?

一個人一年十斤鹽,好幾百文,家裡頭有十幾口人,就要五七貫寶鈔,屬實不少。

畢竟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那麼多。

柴米油鹽醬醋茶,每一樣都要花錢,光是個鹽,就佔用了這麼多,其他的地方怎麼辦?民生還要不要顧及?

過去大傢伙都覺得鹽價很貴,降不下來。

現在長蘆鹽場已經證明了,鹽價用不著那麼貴,幾文錢一斤就可以了。

總不能是長蘆鹽場虧本賣食鹽吧?

有人還煞有介事弄到了從揚州買來的長蘆鹽,經過一番檢驗,發現這些鹽乾淨,味足,比起市面的淮鹽還要好!

事到如今,沒有什麼好說了吧?

物美價廉,誰都知道怎麼選擇,為什麼還有人反對?

又到底是什麼居心?

面對種種議論,朝中再也沒有沉默了。

尤其是中書省的李善長,他早就知道要出事。

自從太子朱標去了北平,不斷有驚人之舉。表面上是太子,背後就是張希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