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2/3頁)
章節報錯
反正他們早就經過了三觀重塑,此刻是欣然接受。
倒是吳伯宗,他沉吟道:“趙宋養士三百年,到底還是有文丞相一般的忠臣,似乎不該悉數推翻!”
不用張希孟說話,高啟就笑道:“趙宋養士,用什麼養士?不還是百姓的民脂民膏!說到底是百姓供養士人,而文丞相等忠臣,也是為國為民,並非為了趙宋一家!這是我的看法!”
吳伯宗臉色微紅,連忙點頭,“心悅誠服。”
張希孟又道:“確實,剛剛我說了,大宋之亡,在於士人,在於趙宋天子無能……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書寫史冊,弘揚英雄,痛斥奸邪……我們要讓讀史之人,看到英雄,看到希望。所以在貶斥趙宋士人天子之外,還要頌揚忠臣義士,如岳飛,文天祥,都是值得大書特書,可歌可泣的豪傑!但是希望大傢伙在修書之時,要明白一件事,岳飛和文天祥一般的忠臣良將,都是受到趙宋君臣猜忌排擠的。好人是沒法立足朝堂的,所謂眾正盈朝,其實是奸佞遍地。我們的筆,要放在少數忠臣良將身上,要放在百姓的身上,大傢伙可聽明白了?”
眾人齊齊答應,方向也有了,張希孟這些年的文章,種種觀點,正好拿來修史。
或者說,這一次修史,也是要把張希孟所倡導的東西,歸納整理,並且用千秋史冊,做出最好的註解。
試問五千年來,有哪位讀書人,能夠如此奢侈?
手握金筆,撰寫千秋青史。
一家之言,註釋百代春秋。
張希孟當真是到了歷代文人,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他自然不敢大意,因此全力以赴,忙著手上的事情。
站在巔峰,既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責任。
相比起張希孟的戰戰兢兢,另一個人就純粹是享受了。
這人就是藍玉。
要說藍玉接了一個什麼活兒呢?
就是去紹興,把宋理宗的頭骨,安葬起來,順便修整一下宋六陵,算是給大宋朝,辦個葬禮。
毫無疑問,這是朱元璋對他的獎賞,雖然沒有封爵,但是給你安排個露臉的事情,讓你高興高興。
接到任務的藍玉,差點找不到北了!
想想吧,一個一心要當冠軍侯的傢伙,能是個老實人嗎?
他在居庸關前的老實,只能說明他還沒有失去理智,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
至於買了那些食鹽,回到應天,當著記者說了那麼多話,恰恰是藍玉在動身之前,就想好的。
他要樹立一個形象。
一個大明年輕將領,軍中後起之秀的表率。
不同於徐達的沉穩老練,不同於常遇春的勇猛無敵……藍玉需要一種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標誌。
他不光要會打仗,還要能體恤國家,有格局,有胸懷,境界遠超一般的武夫……談吐文雅,氣質不凡。
對了,還要有那麼點獨特的標誌,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自己。
尤其是報紙,現在看報紙的人這麼多,自己就該學會利用報紙,提升自己的名望。
那十幾罐鹽,只能算是自己小試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