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這邊,沒法像蒙古人這樣作戰,不過歷朝歷代,在軍糧的探索上面,耗費了更大的功夫。

軍糧需要耐儲存,方便攜帶,還能飽腹。

生鮮蔬菜就不要想了,軍中通常攜帶粟米,豆類,稻穀,作為主糧。

再有就是鹽巴,好的有些醬,差的就只能用醋布這種要命的玩意。說多了都噁心,真不知道以前的將士是怎麼捱過來的。

張希孟在軍中推行了很多改革,其中軍糧就是最重要的一項。

乾菜,梅菜,豬油,臘肉,豆子,果乾,甚至還包括一點茶葉,嶺南產的紅糖……就是張希孟憑著一己之力,把軍糧提高到了普通家庭吃飯的地步。

等於是從十八層地獄,拉到了地面上。

要不怎麼說將士們格外尊重張相公呢!

真是好人啊!

不過很顯然接下來要向草原發起攻擊,人煙稀少,民夫跟不上,乾菜,臘肉,豬油,甚至是米糧稻穀,都不合適了。

張希孟聽說有一種軍糧,是把米煮熟,然後曬乾,再煮再曬……反覆十次,剩下來的東西弄碎,裝進口袋,就能作為軍糧了。

十石稻穀,往往只剩下一石軍糧。

張希孟聽著都搖頭,經過這番折騰,就算還能吃,也不過只有一點熱量罷了,什麼營養都談不上了。

張希孟覺得要想方便攜帶,可以伴隨士兵,長途奔襲。最好的東西,還是類似鍋盔這種大餅,或者是炒麵。

大餅之中,可以混入一些曬乾的紫菜海帶,提前碾碎了,然後用豬油製作油酥,一起混入面裡。

不用烙餅,而是用鐵爐烤制,可以儲存時間更長。

吃的時候,配上熬製的蠔油,塗在餅上。

蠔油用瓷瓶儲存,時間還是很長的。

如果沒有蠔油,或者擔心變質,沒法攜帶。就用調製的味精粉……也就是貝類,螺類,海腸,這些東西,曬乾碾成的粉,這裡面還可以加入食鹽,海藻、海帶的碎屑。

吃的時候,用點水溶解就行了,如果有鍋,放些乾淨的水,煮一鍋湯,那就更好了,還能吃點熱乎的。

乾淨的水?

沒有怎麼辦?

容易啊!

張希孟鼓搗過濾鹽水的那套工具,稍微改造一下就行,用礫石、粗砂、細沙,再加上些木炭,就能製造一個過濾桶。

針對不同程度的髒水,進行不同次數的過濾,差不多就能得到可以喝的清水!

但張希孟把這一套東西擺在大傢伙面前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包括劉伯溫和宋廉,誰要是還敢說張相公不務正業,那腦子純粹是壞了,更有可能是良心壞了,也可能是二者兼有!

原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還真能成為戰場利器,克敵制勝,無往不利!

藍玉最是興奮,他一手抓著蠔油瓶,一手抓著過濾桶,臉上樂開了花。

“有了這個,封狼居胥就更有把握了!只怕當年霍去病也沒有咱們裝備齊全!”

確實,有張希孟在,大明的後勤水平提升太大了。

眼下這幾樣東西,更是能作為明軍直搗大漠的標配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