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增加稅收徭役,辛辛苦苦,又要戰死疆場,有什麼必要嗎?

有!

當然有!

我們都是這個國家的人,誰過日子不想家業興旺?不想今天買個椅子,明天買張床?

家要越過越興旺,國家就要越來越大,老祖宗沒丟的土地,我們要守住。

老祖宗丟了的土地要拿回來。

老祖宗沒佔領過的土地,要想辦法弄到手。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日子一天比一天興旺。

這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後人。

這種堪稱樸素的觀點,快速在民間流傳開。

家國一體,渴望著大明朝越來越好,盼望華夏大地,越來越繁榮昌盛……民心如此,百姓的支援自然而然。

其中山東的復旦學堂,主動湊錢,買了一艘萬石糧船,捐贈給朝廷,用作運糧。

復旦學堂的動作,弄得濟民學堂萬分尷尬,這個最早成立的學堂,自詡天下第一的聖地,竟然落到了後面,簡直沒法面對天下。

濟民學堂只能緊急動員,師生一起,捐贈出五萬貫寶鈔,用作軍費。

此外各地百姓,提供糧食布匹,主動出工,幫著運輸糧草。

軍工作坊的工匠們,利用休息時間,加緊趕製武器,多製造兵器五千件,悉數送到軍前,交給將士們使用。

從上到下,相比起從前的動員,這一次百姓們更加主動。

過去是建立在均田基礎上,遇到了戰事,百姓要主動服役,幫助打贏戰爭,保住土地。

而這一次更多的市民被動員了起來。

為了大明朝,為了讓國家更好……一種基於華夏子民的榮耀,責任,使命,正在快速醞釀,萌發。

毫無疑問,曾經的成吉思汗,激發出了蒙古人的兇勐善戰,隨後的日子裡,東西方的世界,都在蒙古鐵蹄之下顫抖,顫慄,惶惶不安,跪倒屈服。

而如今中原大地,數以千萬計的華夏子民,他們醒來之後,能給世界帶來什麼,哪怕張希孟都不敢預料。

他只是知道,來自民間的力量,越來越磅礴,越來越宏大。

人們已經不只滿足於祭奠文丞相……鎮江的宗澤墓,杭州的岳飛墓,這都是朱元章曾經去過的地方。

人們齊聚這裡,朗誦昔日的祭文,一起振臂高呼,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不論老人孩子,都沉浸在強烈的振奮中。

原來這一次用兵打仗,徵收稅賦,調集民夫……不是什麼邊庭流血成海水,朱皇開邊意未已,而是收復故土,拿回祖宗之地。

身為華夏子民,炎黃苗裔,正該出一把力氣。

紹興府山陰縣,陸游的墳墓旁,也聚集了無數的人,其中就有十幾名陸氏的後人。

他們手捧著文章,跪拜在先人的墳前,放聲大哭。

“快看看吧!王師就要北伐了!”

“王師不但要收復中原,還要北伐大都。”

“燕雲之地也要拿回來了!大宋朝沒做到的事情,我們做到了!”

“大明萬歲!吾皇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