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2/3頁)
章節報錯
正好有現成的教材,就在兒子身上試驗一下。
就這樣,朱標小同學在種田課程之外,又多了許多文化課,每天被弄得滿滿當當,苦不堪言。
老爹坑自己,師父也坑自己,這日子真沒法活了。
他現在就羨慕老四朱棣,這個混球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偶爾見見老爹,賞一個笑臉,就能把朱元章高興大半天。
還是當小孩子容易,長大了煩惱就多了,我不想長大!
八歲的朱標小朋友如是想到。
隨著教材編撰如火如荼,復旦學堂的籌備也進入了快車道。
針對孔府的改造正在加速,除了保留部分祭奠孔子的場所之外,全都闢成教室,後面又籌建了一批臥房。
孔廟被改建成文廟,用來祭祀以孔子為首的諸子百聖。
埋葬孔夫子的孔林,也被利用起來。
這裡樹木眾多,環境優美,在外面建立起跑馬場,又興建了靶場,用來聯絡射箭……這麼安排,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覺得冒犯了孔夫子,影響了聖人的安眠。
不過劉伯溫等人卻覺得不錯。
孔夫子一生教書育人,門人無數。
自然是喜歡看後輩讀書人,在自己面前,通習六藝,砥礪奮進。學生們也正好時刻牢記夫子教誨,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努力奮進!
完美!
張希孟肯定是支援劉伯溫他們的意見,學堂迅速建設,而接下來真正的重頭戲,就是招生了。
畢竟學堂建的多大,規格多高,沒有好學生捧場子,那是絕對不行的。
“有人說名師出高徒,其實我想說,很多時候是高徒出名師。如果遇到了蘇軾那種才子,換成誰當老師,都是一樣的。所以說,生源質量,就是復旦學堂的一切,能不能辦好,全看這些學子了。”
張希孟笑呵呵說著,在他面前,是劉伯溫和平章毛貴,一文一武,全都在場。
毛貴剛從大名府方向回來。
此前他負責牽制元軍,防止援助察罕。等到察罕兵敗被殺,孛羅帖木兒果然得勢,帶兵入京,獨攬大權。
由於擔心元軍南下,毛貴繼續負責防備元軍,一直到了現在,他才有空南下。
劉伯溫笑道:“我可是聽說,平章把大軍扔在了身後,自己一個人急匆匆南下,想必是有緊要的事情吧?”
毛貴微微紅了臉,“伯溫先生明察秋毫,我這次急匆匆趕來,自然是為了學堂的事情。”
劉伯溫笑道:“平章不會打算推薦幾個學生吧?”
毛貴怔了怔,剛剛張希孟可是說了,要保證生員質量,他現在開口,多少有點不合適,但事已至此,也不能不說了。
“張相,山東軍中,確實有不少人,想要推薦一些子弟進入學堂,他們都是軍中宿將,也是立過功勞的。”頓了頓,毛貴又道:“張相,山東紅巾整頓勢在必行,原來二十多萬的兵馬,急需遣散。安排一些子弟進入學堂,也是為了讓他們安心,方便處置。”
他說到這裡,停了下來,看張希孟的反應,
不待張希孟表態,劉伯溫就道:“毛平章,你講的確乎有理,只是學堂初創,為國育才,如果在第一批生員上,就招收太多不是那麼合適的人,會不會影響到學堂的未來?或者乾脆點說,讓他們進來,是不是所有將士子弟,都能入學?倘若是那樣的話,只怕學堂就變了味道。”
劉伯溫說得很直白,毛貴也是無可奈何,不知道如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