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歷史的慣性。

而張希孟的這篇祭文,這次針對歷史的重新闡釋,幾乎斷絕了理借屍還魂的可能,自此之後,儒家恐怕只能成為一門修身養性的問,再也沒法成為官顯。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做得夠大,格局夠高,究竟會產生多大影響,還要看後續的反饋,但是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自此之後,張子的地位,徹底超越朱子!

竟然有那麼一點立地成聖的架勢了。

尤其是那些年輕的讀書人,有人雙眼熾熱,死死盯著張希孟,有人不敢仰視,只能低下頭,彷彿張希孟的背後掛著光環,足以晃瞎人的眼睛似的。

朱元璋臉上含笑,十分滿意。

要讓他來,那是絕對沒有這個效果的。

畢竟就算朱元璋再好,也寫不出這種程度的文章,誰都知道有人捉刀代筆,讀起來最多得到些掌聲罷了。

唯獨張希孟,天時地利人和,灌注在他的身上,適時站出來,當眾宣讀……手握日月,站在潮頭,傲視古今,引領風潮!

一句話,大勢已成!

在場的人,能領會到此篇文章威力兩三成的人,已經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諸如方國珍之流,更是糊里糊塗,聽不明白。

但是沒關係,至少這個氣勢就讓老方膽戰心驚。

不就是個吳王嗎?

怎麼弄得比當了皇帝還霸氣熱鬧?

朱元璋真有點東西啊!

他手下這個年輕的文臣就很厲害,話一套一套的,太有文化了。

方國珍前面還略有遲疑,覺得老朱封他越王,雖然讓人怦然心動,但畢竟不是皇帝加封,差著那麼點意思。

但是到了這一刻,他再也不遲疑了。

什麼大都天子?

狗屁!

咱眼中只有一個太陽!

果然,就在張希孟宣讀祭文之後,快步走向朱元璋,朱元璋竟然也主動向前,迎了兩步。

“辛苦先生了!”

張希孟微微一怔,心裡暖烘烘的,隨即急忙深深一躬。

“請主公祭祀先賢,即吳王之位!”

老朱點頭。

他邁步昂然而上……張希孟講的是吳王的法統來源,講的是立國的根本,屬於非常高大上的東西。

到了老朱這裡,就務實多了。

他首先給岳飛進香,上祭品,肯定岳飛之功,表明恢復中原,驅逐胡虜之志。

隨即朱元璋正式宣佈,繼承吳王之位。

至此為止,老朱正式登上王位,君臨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