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長歌當哭,該痛哭一場!

彷彿注意到了張希孟的悲劇,馬氏又道:“重八,張先生現在還是孤身一個人,他年紀也不算小了,該考慮成家了。”

老朱一怔,“這麼快嗎?咱們標兒才這麼大,他比咱小十幾歲呢!”

馬氏忍不住抿嘴笑,“你也是糊塗了,人家十五六成親的多的是,誰讓你窮得到了二十多,才娶媳婦的?”

老朱愕然憨笑,“咱不是一直在等妹子嗎,別的人咱也看不上啊!”

馬氏直翻白眼,這傢伙什麼時候臉皮這麼厚了?

難不成是人當了吳王,臉皮也與日俱增了?

那自己這個吳王妃呢?

會不會也變得厚臉皮了?

……

文臣這一塊,依舊保持著現有的格局,李善長統領中書六部,負責行政,張希孟以右相身份,監管翰林院、國子監等衙門。

再有,老朱做出了調整,他把大理寺和刑部單獨挑出來,也由張希孟負責……這個負責可不是讓張希孟侵奪李善長的權力,而是要張希孟負責立法。

既然要重定綱常,再造乾坤,所有的主張,都要落實在律法條文上面。昔日不符合這個主旨的法條,都要修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要進行補充。

這件事就算張希孟不接,也沒有別人敢攬下來,畢竟思想主張是張希孟的,解釋權自然也在他這裡了。

除此之外,張希孟還負責世子的教育。

這樣一來,張希孟的職責就很清楚了,他負責起草旨意,高階官員培養,教育,立法,外加上培養世子。

另外還有一些參贊軍務,銀行,通商,貿易事宜……如果樣樣都過問,估計一天給他四十八個時辰,也不夠用。

所幸張希孟也有自己的團隊,劉基走後,宋濂全面負責,另外最近又吸收了一大批年輕才子,等他們能負責政務之後,張希孟就能大大降低工作難度,只要抓個大略就可以了。

要是這麼看,朱元璋稱王,對張希孟影響真的不大,除了能增加點俸祿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太陽照常升起,日子照樣過……但是,對於一個人來說,就不是那麼歲月靜好了。

儒林四傑,碩果僅存的一位,黃溍黃老先生,一場辯論下來,元氣大傷,慘遭失敗。整個辯論,張希孟甚至一直都是和和氣氣,沒有依仗權威,欺壓他這個白身。

可越是如此,對他造成的傷害越大。

黃溍說他懷著必死之心來的,並沒有說謊,他是真的這麼想的。

自己的話不好聽,忠言逆耳,刺激到了朱元璋,把老命丟了,他在士林,依舊是一個人物,甚至名聲還會更加響亮。

求仁得仁,求錘得錘。

可以死而無憾了。

奈何事情根本和他想的不一樣,一無所成不說,還把老臉丟光了。

七老八十的人,還有臉回去嗎?

又能如何面對父老鄉親?

他彷彿思量,千迴百轉,一直沒有結論,老頭在病床上癱了整整三天,一口氣差點嚥了。

也幸虧幾位神醫手段高明,保住了老頭的命。

五天下來,黃溍竟然能下地走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