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一出,倒是沒有別的效果,反而坐實了完顏構的綽號,順帶著還創造出了完顏宋,杭州百姓聽完大呼過癮兒。

而就在這時候,高啟也出手了,他沒有直接討論此事,而是從史實出發,秦檜從金國返回之後,就兜售宋金議和。

由於得到了趙構的支援,升官很快,加上他拉幫結派,排擠了呂頤浩,掌握大權。

這時候秦檜就拿出了他的方略,簡言之八個字“北人歸北,南人歸南”。

彼時宋朝的將領,韓世忠、岳飛、張俊等人,皆是北方健兒,他們手下計程車兵,也多是北方漢子。

所謂北人歸北,就是自廢武功,自掘墳墓。

秦檜為什麼要這麼幹?

在宋朝這邊看來,君臣急於苟且偷安,如果朝中有這麼一批北方武人,成天嚷嚷著恢復中原,殺回老家,光復故土,那就必須和金人一直打下去,議和根本成功不了。

而金國那邊也深知這一點,他要要求宋廷放歸北方之人,一來是瓦解宋軍,二來是補充人口,恢復兩河的經濟民生。

這才是岳飛冤案的實情,至於其他的解釋,都偏離了真相。

坦白講,趙構也曾經掙扎過,比如南人歸南,北人歸北,趙構自詡北人,將安歸?

所以在最初趙構也曾經大力提拔岳飛,讓他年紀輕輕,就掌握重兵……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一些北方出身的將領,也在南方圈佔土地,有了安逸的生活。

就猶如當初衣冠南渡的晉人一般,忘記了亡國之仇,只想著樂享江南,提出北伐的人,被視作異類,遭到排擠,祖逖、桓溫,皆是如此。

高宗趙構也漸漸沉溺江南繁華,不思故國。

而此時依舊堅持北伐,並且戰果斐然的岳飛就成了君臣一致的眼中釘,肉中刺……

其實提出北人歸北,南人歸南,就表明宋廷要放棄中原之地,放棄北方之民,一如他們無力收復燕雲,放棄十六州百姓一般無恥!

岳飛的冤案,不是因為嶽王爺說什麼迎回二聖,也不是岳飛捲入什麼立儲之爭……這都是在扭曲真實情況。根本在於恢復中原,還是抱殘守缺。

岳飛作為恢復中原派的中堅,不改初心的表率,戰果輝煌的神將,敵不過一群墮落的君臣,被這幫小人聯手害死了。

所以說在岳飛墳前,跪著的不能只是秦檜等人,還必須有高宗趙構,因為他們都是罪魁禍首,不分彼此!

此時重提舊事,不是讓一個死去幾百年的皇帝,給一個臣子下跪那麼簡單,也不牽連什麼皇權問題。

最最根本的,既然上位提出恢復中華,驅逐胡虜,那麼就必須徹徹底底清算過去,消除人心當中的怯懦卑劣,放棄抱殘守缺的懦夫行徑。

哪怕貴為天子,在這件事情上,錯了就是錯了,該跪也要跪。

敬岳飛,敬的是恢復中原之志。

鄙夷趙構,鄙夷的是怯懦無恥之行。

所謂正本清源,明辨是非,要的就是這個!

高啟把這篇文章流傳出來,而且還堂而皇之署上了“青丘子”的名字。

沒錯,就是我寫的,有想辯論的,只管過來就是。

剎那間,沸騰的議論,竟然有那麼一絲絲冷靜了。

“青丘子此論一出,誰與爭鋒啊!”

宋濂感慨萬千,“張相,這人的一支大筆,勝過老夫百倍,有如此才子歸附,也是國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