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這樣的話,還有規矩了嗎?

三綱五常,站在綱常頂點的就是皇帝,萬民君父,就算做得錯誤再多,那也是帶著不滅金身的。

除了桀紂,隋煬帝之外,很少有皇帝會被指著脖子痛罵,更不要讓他跪下了。

可若是不讓他跪下去,只是放秦檜在那裡當替罪羊,道理上能得過去嗎?

道理和綱常,又要再一次碰撞了。

張希孟突然意識到,在杭州繼承吳王之位,似乎有著不同尋常的含義……自己這些年一直在鼓搗的事情,不就是重塑綱常,再造乾坤嗎?

這個龐大工程,可不只是廢掉理那麼簡單……其實理的問題,早就有人看出來了,但是你不管從道理上怎麼駁斥,論述講得多麼精彩,全都只是撼動理,卻沒法推翻理根基。

因為理這一套天理綱常,實在是太符合一般皇帝的胃口了。

有一個問,把你捧上了半神的位置,你捨得否定這門問嗎?

更何況理還有相當深厚的根基,自然而然就會被當成官方顯。

別看張希孟現在鼓搗這些東西,寫的文章,提出的策略,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但是誰也不敢保障,幾十年之後,歷史老人會不會頑固地將歷史帶回原本的軌道,讓他的一切努力都白費。

或許真的需要讓完顏構跪下去,作為一個標誌,永遠放在那裡,放在人心裡……

“這前面就是嶽王墳墓?”

朱元璋在城中轉了一圈,竟然讓徐達帶來,來到了岳飛的墓前。

“回上位的話,就是這裡,墓門上的楹聯尚在……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朱元璋閃目看去,矚目片刻,邁步走了過去。

徐達沒敢跟著,只能在外面等著。

老朱沒有做什麼,只是找了一處,默默坐了下來,看了看岳飛的墳墓,又看了看這些跪像,心思翻湧。

或許只有置身此地,他才能完完全全理解,張希孟對兩千年曆史的解讀,著實是精準無比啊!

秦漢隋唐,總體蒸蒸日上,雖然有王朝更迭,江山易主,但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自信昂揚,勇於開拓。

前赴後繼,把生存範圍推到了他們能做到的極限,大海,荒漠,高原……他們將期間最好的土地留給了子孫後代,以供繁衍生息。

而自安史之亂以後,尤其是趙宋立國,這塊土地上的人就變得內斂,謙恭,越發不敢環顧四周,只能不斷叩問內心、

也不是修身養性不好,只是一個國家要是這樣,就會從上到下,從裡往外,都徹徹底底陷入了捲到死的無奈之中。

對外唯唯諾諾,對內重拳出擊,制定出一條條的鎖鏈,把每一個人都圈在框架裡面。到了今天的大元朝,更是將人劃分成三六九等。

人命不如牲畜啊!

朱元璋思索著自己這些年的經歷,漸漸的,他咬了咬牙,目光盯著岳飛的墳墓。

過去的幾百年,就是好人蒙受不白之冤,英雄被人作踐,乾坤顛倒,是非不在的幾百年。

就是真兇逍遙法外,正義得不到伸張的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