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貴再度答應,從張希孟這裡出來,他心中悵然若失,空落落的,不是那麼好受。

在韓宋和大明,當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跟著劉福通,他給你發一道旨意,讓你領兵北伐,然後就不管了。

能打下多大地盤,發展多少兵馬,搶奪多少錢糧……這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別說二十萬人,就算吹個百萬雄兵,那也沒關係。

可是到了大明這裡,每一項都有著嚴格的規矩。

你有多少兵,發多少糧餉,這都是有著嚴格紀律的。

所以說,你想自己說了算,當土皇帝,那是想也不要想。

而且張希孟讓他來修運河,用意也不言自明。

田豐和王士誠的部下,那是被俘虜之後,張希孟親自負責,所以很容易弄清楚了底細。毛貴這邊,還是缺少這個契機,也不能把他們都給俘虜了。

所以張希孟就讓他們過來修運河,至於為什麼不讓他們上戰場,對不起了,剛剛包圍王保保的戰鬥,已經透露了他們的底細。

放跑了保保,你還是別急著上戰場了,做點後勤就好。

說實話,這有點傷人,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要知道在張希孟看來,王保保這傢伙未必多厲害,但卻足夠頑強,屬於金兀朮一般的人物,名將之壁,長腿將軍,百戰不死,百死不悔……堪比茅坑的石頭,應該儘早砸碎。

偏偏沒有一下子俘虜保保,這不是給他東山再起的機會嗎?

萬一保保進化成打不死的小強,你毛貴負責啊?

欣賞歸欣賞,但是該敲打,該警告,張希孟是一點不會少。

從今往後,你毛貴也別想自己說了算了,要給你的脖子上,套上繩索。

毛貴還能說什麼,回頭只能調動部下,趕快前往濟寧,疏通運河。

在他們之前,李文忠已經等好了,在他的身邊,有不少竹籤……這些竹籤上刻著千字文,也就是說一捆正好一千支,半點不會錯。

毛貴的兵馬到了,就給他們每人發一根竹籤,每一千人為一組,被領到運河邊,負責清理淤泥,疏通水道。

明軍做事,有著高度的組織,條分縷析,絲毫不亂。

有意思的是,張希孟採取了一個全新的方式,所有軍餉,一天一結,絕不拖欠。

而且張希孟還把軍糧標準定在每人每天二斤。

一支軍隊吃什麼,最能直接反應國力和戰鬥力……在後世,能把吃飽吃好,定位伙食標準的,環顧全球,只有一份,除了種菜廚藝技能點滿的兔子,誰也做不到。

要知道坐辦公室的,或許一頓一個饅頭就夠了,但是成為士兵之後,每天都要訓練,消耗非常大。

每一頓各種食材,要新鮮,充足,好吃……絕對是個恐怖的工程。

大多數國家都喜歡發簡易好儲存的罐頭,或者乾脆發一些能量棒一類的玩意,補充糖分……反正吃主食也是要轉化成糖分,那不如干脆就給糖好了。

在當下,罐頭啊,糖啊,那是想也別想了……張希孟主持後勤,他除了定下主食標準之外,其餘方面也想了很多辦法。

比如張希孟規定每個士兵,每天要有二兩梅乾菜,要有曬乾的茄條,豆角,還要配屬一些臘肉。

如果在某地駐紮,要建立自己的菜園子,養殖場,供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