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分析下來,張士誠最容易,但是缺少藉口;北伐最能凝聚人心,操作起來最困難;討伐陳友諒,又很難一口氣吞下來。

三方都不是那麼合適,但換句話說,又都可以下手。

就看接下來籌備登基的幾個月,他們會怎麼選擇,有沒有戰機出現……此刻的朱元璋就彷彿是提著哨棒喝了十八碗酒的武二郎,看看哪頭倒黴的老虎,自己送上門來!

只是就在老朱和張希孟尋找獵物之時,一個在朱元璋名單之外的人,派遣使者,來到了應天。

此人名叫江儼,是奉了巴蜀明玉珍之命,前來拜見朱元璋。

他動身的時候,還只是聽聞陳友諒在湖口兵敗,等他輾轉出川,朱元璋已經從嶺南迴來了。

這就是路途遙遠,相互阻隔的弊端。

湖口大戰的結果,足足兩三個月,才傳到了巴蜀。等明玉珍商量出對策,派人出川,還要避免被陳友諒發現,輾轉行進,等到達了應天,老朱這邊都準備登基稱帝了,前後過去了大半年。

當然了,江儼也不只是一味趕路,他還四處走訪,瞭解民情,評估朱元璋的勢力,做了不少功課。

收集來的資料,還要送給明玉珍,作為參考。

說實話,江儼這一路走來,頗受震撼,你就看朱元璋種種政策,還有人家宣傳的那玩意,稍微有點腦子的也知道,人家講華夏重興,講驅逐胡虜,講均田興學……這玩意可比彭黨的彌勒降生有吸引力多了。

而且人家不光是講,而且還在做,不光做了,還卓有成效。

等他一路到了應天,心中已經有了八成定見,這天下早晚是朱元璋的。他現在雖然是明玉珍的臣子,但是江家在巴蜀也是大戶,有些事情,不能不多想一些……

“外臣拜見吳王。”江儼躬身行禮。

朱元璋笑道:“你是從巴蜀過來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咱也是個好客的人,江參政願意看看,就四處瞧瞧,有什麼事情,也可以開誠佈公,好好說說……咱想著兩家隔著千山萬水,還是以相互瞭解,交朋友為主。”

江儼立刻點頭稱是,“吳王聖睿,外臣五體投地。陳友諒弒君自立,卑劣小人。吳王在湖口大捷,痛擊此獠,著實大快人心。外臣此番前來,還有個請求,希望吳王能派遣使者,前往巴蜀。誠如吳王所言,我家主上也希望能交朋友,守望互助。”

朱元璋微微怔了怔,使者當然要派,但是以什麼名目為好,這就需要思量了。所幸張希孟也在,“先生有何高見?”

張希孟笑道:“主公,巴蜀之地,多慷慨義民,臣閱讀史書的時候,曾經發現巴蜀釣魚城,曾經足足堅守了三十六年之久!青絲變白髮,男兒心如鐵……直到南宋滅亡,釣魚城方才放棄抵抗。蜀人忠烈,可見一斑!”

朱元璋也是感嘆點頭,“沒錯,此事咱也聽說過,不光是抵抗最久,而且還擊殺了蒙古大汗蒙哥,著實讓人五體投地!先生,可有什麼安排?”

張希孟道:“主公, 禮部正在籌建忠烈祠……臣曾提議,要把釣魚城血戰,文丞相赴死,彭瑩玉舉事,黃河石人,死守濠州城,淮西軍渡江……這些事情刻在石頭上,放在忠烈祠,以供後人瞻仰。此番江參政前來,我們正好派出使者,前往釣魚城,拜祭忠良。也請求明大王能夠同意,我們雕刻釣魚城之戰,祭祀英靈!”

張希孟剛說完,就發現江儼渾身震顫,眼中流露出不可思議的目光,驚愕道:“張,張夫子,也知道釣魚城?”

張希孟點頭,“我這些年收集史冊,也知道了不少事情……世人皆知嶽元帥精忠報國,文丞相浩氣長存。多謝大家收藏評秋略論本章說 可要論起來,釣魚城軍民鏖戰幾十年,才最能代表我華夏不屈英靈!我家主公在崖山宣讀祭文,承襲的就是這一股不屈之氣,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也是意在告慰英靈,前赴後繼,終能成就大功!”

江儼低頭默然,那篇祭文他也看過,此刻聽來,心中別有一番觸動。

“吳王殿下,既然如此,外臣必定鼎力相助,促成此事,不使忠義之士寒心!”江儼告辭下去,滿心感慨,明大王竟然不如吳王知道蜀人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