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2/2頁)
章節報錯
想打造個足以傳承幾百年的國朝都城,著實是太費心思了。
張希孟看完之後,也很無奈,“主公,城牆皇宮,道路碼頭,這都是免不了的……臣也沒啥省錢的法子,只是有一點,既然咱們推翻了天人感應,不講究這個,是不是天壇地壇先農壇,可以省去?當然了,主公的家廟不能省。”
老朱愣了一下,對啊,都不承認天人感應,幹嘛還建天壇?
“禮部真是壞事,不用建了!”去掉了三個大專案,老朱鬆了口氣,不過他很快又意識到了另一件事,“張先生,話這麼說,但是咱們也不能沒有什麼祭奠的事情吧?”
張希孟用力點頭,“主公高見,請問主公,可還記得銅陵的廟宇?”
老朱猛拍大腿,豁然開朗。
“對,這麼多前赴後繼。為國捐軀的猛士,不能默默無聞。祭祀他們,比祭祀天地更重要。這錢不能省了,拿建天壇地壇的錢,修建英烈祠堂……就,就選在皇宮對面,每逢大事,都要出宮祭祀,不可怠慢。”
兩個人敲定了建築的事情,接下來的事情還有一大堆……朱元璋怎麼不願意在宮裡談?因為要登基稱帝,必然要大賞功臣。
這一點老早朱元璋就知道了,也沒有什麼問題。
可是真正操作起來,朱元璋腦袋都大了。
也不說別的,僅僅是公侯穿的衣服,束的玉帶,就讓人無語……最好的織工,一天織不了三寸,想織出一匹布,少說要大半年。
以朱家軍目前的情況,封幾十位功臣,不在話下,每人兩套衣服,就要幾百織工,忙活幾個月。
而且金陵城還沒有這麼多高水平的織工。
這還沒算更加麻煩的天子服飾,後宮的穿戴……“先生,別的都不說了,光是給咱弄得那個冠冕,就十分繁瑣,耗費極大。”
張希孟微微頷首,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天家體面啊!
老朱又嘆道:“咱在湖口的時候,繳獲了陳友諒的衣冠,咱當時還笑話他是草頭天子,現在一琢磨,咱都想把他的那一套穿在身上算了,還能省些錢!”
張希孟連連擺手,“主公,可不能這樣,雖然臣不相信那些有的沒的。可主公還是要體面威嚴的……”張希孟沉吟了一下,似乎來個主意,“主公,你看這樣行不,由於元廷未滅,天下未定……君臣上下,能不能以戎裝參加大典?”
“戎裝?就是盔甲兵器?”
張希孟點頭,“咱們有軍中的被服廠,熟練的工匠也多,適當裝飾一下就夠了,至於群臣,每人先發兩套常服也就是了。缺的慢慢想辦法,事緩則圓……還有修建城牆皇宮,我的意思是登基大典用到的地方,不妨先修出來,其餘的所在稍微緩緩也可以。分期, 分期建設。”
面對這麼個餿主意,朱元璋竟然大為贊同,確實不能浪費。
朱元璋又想了想,他苦笑搖頭,無可奈何道:“先生,咱說陳友諒是草頭天子,要是真這麼做了,咱是不是也成了草頭天子?這個登基大典,太糊弄事了,怕是也不好吧?”
張希孟笑道:“主公,其實辦一個大典,不在於花費多少錢,而在於誰願意來捧場,只要氣氛到了,誰又敢小覷主公?”
朱元璋重重吸了口氣,凝視著張希孟,“先生有什麼妙策?”
“主公不祭祀天地,如何能不敬畏人心?倘若能集合萬民之意,恭祝主公登基,比起什麼裝飾都要體面恢弘!”
老朱似乎有了思路,“先生是說讓更多人來勸進?”
張希孟笑道:“主公,咱們也不必搞什麼三勸三讓的戲碼……臣只問主公,如果連蒙古人都能站出來,擁立天子,主公可是天下歸心?”
蒙古!
朱元璋略微沉吟,立刻想到了也先帖木兒等人!
這傢伙接受了改造,從戰俘營出來,先是開了個獸醫店,隨後開了牛馬行,現在更是販運貨物,聽說手下車馬過千,還買了好幾艘大船。由於運費低廉,準時送達,口碑相當好。感班鏗謝讀者月票和訂閱支援
不只是他,還有許多改造之後的蒙古人,都在應天安居樂業。
確實,如果連他們這些人都能擁戴朱元璋,試問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有說服力的?
“幸虧當初聽了先生的諫言,果然是獲益無窮啊!”老朱臉上露出了釋然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