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善長是一肚子意見,但是面對此時此刻的朱元璋,他真不敢多說了,生怕這位提起寶劍,就把自己給砍了。
為了自己的一條老命,李善長抱頭鼠竄,落荒而逃。
朱元璋看著李善長的背影,重重哼了一聲。
心中的怒火滔天,有一種強烈的被欺騙感。
老朱屬於十分要強的犟種脾氣。當初張希孟給他開列那麼多的書目,他認字都不全,結果就硬是給啃下來。
他不怕吃苦,不怕早起晚睡,兢兢業業,如老農一般,打理自己的基業。
他認為事無鉅細,都應該過問,長長為了一件小事,跟李善長爭得面紅耳赤,吹鬍子瞪眼。
一顆心都撲在了上面,就沒有個不好的!
但是到了今天,朱元璋意識到了自己或許犯錯了。
治國這件事情,還真就不是玩命投入心血,就能得到回報的。
這行業十分邪門,如果掌握不了訣竅,沒準投入的心血越多,收穫也就越少,甚至是完全相反。
也就是夕惕朝乾,兢兢業業,把自己弄成了亡國之君。
就拿這個官制設計來說,看起來讓誰當尚書,誰當侍郎,誰負責執行,誰負責監督……這些肯定是大事情,至少比起官員的俸祿重要多了。
但事實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官僚體系已經進化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互相制衡,大力監督。
這些該有的東西,也都有了。
無非是合適不合適,能不能順利履行職責……這些事情很複雜,不是說選一個能幹的賢臣就能解決問題的。
基本上都是要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問題之後,再對症下藥,進行調整。
也就是說,這是正常運轉之後,才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相比之下,官員俸祿這種初始設定,要重要得多。
畢竟誰是否賢良,一言難盡,但是誰值多少錢,一目瞭然!
還想讓咱把你們供起來?
那是做夢!
咱寧可拿錢給百姓辦事,也不養活你們這幫混賬東西!
還有,李善長,你給咱記著。
你把最緊要的東西,放在最後面,想要矇混過關,那是痴心妄想。
老朱回想張希孟給他講到的東西,老朱徹底明白過來。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管他怎麼努力,總還是有他照顧不到的地方。
既然如此,那不如就抓一些緊要的事情,至於其他的政務,甩給李善長就好,出了事找他算賬。
這樣也方便劃分責任,不然什麼都攬在咱的身上,出了事也都是咱自己負責,就不好追究了。
果然當了吳王,考慮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
張先生提點的及時啊!
朱元璋在這邊深刻反思,頓覺收穫滿滿,張希孟瞧見沒他什麼事,就插著手,悠悠晃晃去見李善長了。
今天自己可是幫了老李一個大忙,怎麼也要拿點回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