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憂心忡忡,卻也是無能為力,只能看老天願不願意放過自己了……

君臣三個湊在一起,三個人一起俯視王環。

這位剛剛還侃侃而談,小覷朱元璋,鄙視張希孟,覺得能把李善長拿捏死死的人物,此刻軟得和一團泥似的,他已經凌亂了,完全想不通,也沒有心思去想了。

自己是什麼福氣啊?

本想著買通李善長,結果把這幾個最有權勢的人,都給招惹過來了。

難道是天亡王家嗎?

一個人害怕到了極點,竟然連求饒的勇氣都沒有了,只能癱在那裡,像一坨翔似的。

朱元璋邁步走過來,看了看王環,冷笑道:“就是這個畜物,他敢對咱的兩位丞相不利?喪心病狂,該千刀萬剮!”

李善長大喜,上位啊,快點殺了這個禍胎吧!算我求你了。

不過李善長到底沒敢開口,因為張希孟已經笑了。

“主公,此人可不只是一個喪心病狂的畜物,更是一位頗有眼光的人才……剛剛他可是嫌臣太書生,嫌主公沒見過錢!而且還給李兄出了一個年入幾十萬兩的好主意,我想這樣的人,就算要殺,也該先聊聊才是!”

朱元璋頗為驚訝,見過狂妄的,卻沒有見過這麼狂妄的。

“你倒是看,有什麼了不得的見識?”

朱元璋問了兩遍,王環尚在魂遊之際,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張希孟俯下身,“王環,你就打算一語不發,滿門抄斬?”

聽到後面四個字,王環似乎活過來了,強大的求生本能促使他掙扎著,趴在地上,拼命磕頭。

“小人該死,小人糊塗,只求吳王饒了小人家眷就好!”

朱元璋看不起這種慫包,把頭扭到了一邊。

張希孟卻是饒有興趣,他笑道:“王環,你均田只是把土地分了,可是要怎麼收稅,收上來的田賦又要怎麼分配,還有大問,這個大問我也不懂,想必你很有心得體會了,那不妨一,我們也探討一下,沒準還能算你戴罪立功呢!”

最後這句話讓王環打了個激靈,他斟酌了好半晌,才緩緩道:“財之所出,力也!財之所用,權也!小人,小人以為吳王只有力,而沒有權!”

好傢伙,還真是個狂人啊?

竟敢質疑老朱手上的權柄,那用不用拿自己的腦殼去試試,看看朱元璋敢不敢殺你全家?

很顯然,王環不是這麼淺薄,他的確講出了一些問題的本質……

眾所周知,明朝的財稅體系非常爛,但是究竟爛在哪裡,貌似又很難準確清楚了。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謠言,就是大明朝每年財政收入只有幾百萬兩,跟大宋比起來差遠了,簡直垃圾透了……假如這個話是真的,爛的應該是大宋才對啊,明朝花了十分之一不到的錢,就維持了江山快三百年,這是何等了得的成就啊!

財政效率簡直高到了離譜!

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那錯在哪裡呢?

錯在把國家稅收等同於戶部收入,又把戶部歲入,等同於太倉稅銀,然後就得出了一個小的離譜兒的財政收入。

如果真靠這麼點歲入,就維持了那麼長時間,大明朝簡直全員清官了。

其實大明朝稅收的衙門,遠不止戶部一家,徵收的稅賦也不只是丁銀田賦……這個複雜的程度,簡直難以言。

簡單舉個例子,明朝的工部不只是造宮殿,建工程,還負責徵稅。工部徵收的稅叫竹木抽分,大約就是針對竹木、薪柴、石炭、磚瓦、石灰等等,跟燃料建材有關的東西,徵收稅賦。

這玩意是計入工部的賬,和戶部沒關係。

如果你覺得工部徵稅很離譜了,那後面還有更離譜的,光祿寺作為負責宮廷膳食的衙門,也有權向民間徵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