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幸虧一直以來,張希孟料事如神,沒有犯過錯,不然都不會有人聽他的。

到底要怎麼辦才好?

面對這個僵局,張希孟突然道:“主公,要不這樣吧,將徐達他們都叫來,一起商議!”

讓武將過來?

他們也配談軍國大事?

李善長眉頭挑起,只不過猶豫再三,並沒有說話,就讓你張希孟折騰,看你玩砸了怎麼辦?

老朱想了想,也同意了,畢竟徐達幾個都是心腹,聽聽他們的想法,一點壞處沒有。

不多時,以湯和,徐達為首的千戶們來到了大堂,將商議的情況簡單說了一下,就看他們的意見。

令人出乎預料,徐達,馮國用兩個竟然主動站起來,“上位,張先生高論,聽他的吧!”

老朱不動聲色問道:“為什麼這麼說?”

徐達和馮國用看了看,徐達先說道:“上位,元軍兵馬太多,我們派出多少兵馬,一旦進入高郵地界,都不過是以卵擊石,哪怕張士誠不耍壞心眼,我們也奈何不了元軍。恰恰相反,只有在滁州,和州,我們自己的地盤,才能跟元軍決戰!畢竟人心在我!”

馮國用也用力點頭道:“上位請想,如果張士誠能守住高郵,脫脫最多也就是派遣偏師,襲擊我們罷了。如果張士誠守不住,我們和他結盟,張士誠帶著殘兵敗將,要退到滁州,我們是接,還是不接?”

“如果接納張士誠,元兵勢必追殺過來。如果不接,卻是敗壞了盟友之誼。就算再退一步說,就算元軍攻滅了張士誠,也未必就一定來打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我們還能和元廷講和,拖延時間嗎!元軍人多勢眾,可越是壯漢,吃得越多。別看這一次脫脫起傾國之兵,要一舉蕩平紅巾,我敢說他是痴人說夢!元廷有足夠糧餉,何至於等到今天?”

馮國用一番話,說得眾人豁然開朗。

徐達也跟著補充道:“元廷集結了許多西域兵馬。我從吳大頭那裡得知,這些兵馬都怕酷暑。如今是十月份,到了明年三四月份之後,他們就沒法繼續打仗,必須退回北方避暑。如果張士誠能抵擋兩三個月,我們的壓力就沒有那麼大,只要提防江南的元軍就好。”谷

……

兩位武將的觀點,和文人這邊完全不是一個路數,甚至張希孟跟他們也有很大的差別。在他們看來,為了拖延時間,哪怕和元廷講和也是可以的。

這就很軍人。

只專注戰場,不太想別的東西,反正怎麼有利怎麼來。

在他們看來,完全可以把張士誠推到前面,先跟元軍消耗。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和元廷示好,迷惑敵人,給自己爭取時間。

這些想法在漢賊不兩立的文人看來,屬於不擇手段,離經叛道了。

果然是武夫無德!

可仔細想想,也未嘗不是一個辦法。

朱元璋比前面思索的時間更長,他並沒有立刻下結論。

而是說道:“徐達,馮國用,還有湯和你們,等以後有重大軍情的時候,你們也跟著商議吧!”

武將們撈到了一個參與決策的權力,儘管這幾位千戶還不明白意味著什麼,但他們的心情都很不錯。

而且文官當中,只有張先生和他們看法一致,自然就覺得張希孟更加親切,先生果然厲害!

朱元璋這邊雖然沒有最後敲定方略,但是卻也沒人搭理羅貫中了,直接把他扔在了一邊,也沒人搭理他。

住在客棧的羅貫中很愁苦嗎?

恰恰相反,他的快樂外人根本想象不到。

他手上有三千兩黃金的鉅款,朱元璋不見他,自然就送不出去,那就只能成為他的小金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