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朱家軍佔據了道義民心,而這些人則是因利而聚。

“君子小人之別,一目瞭然啊!”高啟忍不住嘆息道。

王行沉吟少許,卻憂心道:“青丘兄,你說的沒錯,可你也熟讀典籍,應該知道,歷朝歷代,君子小人之爭,往往是君子落敗,小人得志。按照當下的情形來看,從蘇州過去的不過是幾個書生罷了,但是卻有一大群士紳豪強,聚集在張士誠身邊,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他的實力大增,我真怕吳國公和張丞相他們不是對手啊!”

高啟也是沉吟輕嘆。

儘管不願意承認,但是縱觀幾千年的歷史,興於崇高理想,敗給卑劣人性的例子比比皆是。

朱家軍要爭取民心,可老百姓太多了,也太分散閉塞了。

每一個老百姓的力量也太弱了。

因此必須深入地方,跟百姓認真交流,這才能獲得他們的支援理解,然後還要有足夠的智慧,把所有百姓的力量組織起來,形成一股無與倫比的大勢。

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需要紮紮實實付出。

最後才能水到渠成。

但是相比起百姓們,士紳官吏,豪強富商,他們是天生的盟友。

還是拿韓秀孃的案子來說,為了阻止女人走出家門,維護綱常……從下到上,所有沒有直接參與,但每個人都知道怎麼拖後腿,怎麼攪合黃了。配合得親密無間,珠聯璧合,誰都知道自己該站在哪裡。

索性張希孟動作夠快,直接跟李善長取得合作,不然這事情大機率是要失敗的。

所以說一個很無奈的事實,單純從力量的增加速度來看,還真是張士誠佔了大便宜。

朱家軍得到了什麼?

一群不確定能不能用的年輕書生而已!

須知道,書生造反,三年不成!

沒準朱家軍會敗給張士誠……

“青丘兄,你說,咱們到底是對還是錯?”

“當然是對的!也必須是對的!”高啟神色凝重,下意識握緊了拳頭,“如果我們錯了,那豈不是說趙宋以來,節節潰敗,中原淪陷,炎黃苗裔淪為牲畜是對的?是咎由自取嗎?”

王行渾身一振,卻又無奈道:“青丘兄,道理如此,但我還是擔心朱家軍那邊,萬一他們撐不住,我怕……”

“我不怕!不怕!”高啟突然扭頭,匆匆忙忙,拿出了一份告示,這還是剛剛送過來的,被他當成了寶貝。

“快看!這是吳國公最新公佈的均田令。”

王行接過來,看了看之後,忍不住驚訝道:“這,這個似乎比以前更加乾淨利落了?”

“嗯,我以為這次的方略,就算是放之四海,也都能用。”高啟感嘆道。

王行沉吟道:“確實如此,只不過徹徹底底均分田畝,輕徭薄賦,還規定百姓負擔上限,要給大傢伙足夠的糧食……我怕不好落實,從王莽到王安石,誰又做成過?”

高啟點頭,“你說的不錯,但是我覺得朱家軍能成!”

“為什麼?”王行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