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開啟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經歷,我以為李參議所講也的確是個問題,我們這邊有諸多政策,如果說不清楚,確實會有麻煩。再有如今加起來也有十幾個府,幾百萬人,確乎應該想辦法號令部下,只是不要惹來四方圍攻就好。”
張希孟一笑,“照這麼說,就要先自稱國公了?伯溫先生以為哪個比較合適?”
劉伯溫苦笑,“上位身在江南,能用的無非是楚國公、越國公和吳國公……楚地主要在天完治下,越國在方國珍那邊,且太過偏僻,上位下一步最好就是自稱吳國公。以吳國名號,統御地方。”
張希孟沒有說什麼,歷史上老朱的確在攻陷了金陵之後,不久就自稱吳國公……倒是老朱稱王比較晚,直到擊敗了陳友諒,奠定了南方大區王者地位之後,才稱吳王的。
但是這裡面還有個問題。
“伯溫先生,就算主公稱吳國公,但是紀年要用哪個?”
劉伯溫無奈苦笑,“如果用至正,就是大元的吳國公,用龍鳳,就是韓宋的吳國公,事情還是那樣,沒有什麼改變……我想破了腦袋,也沒有想到辦法!”
劉伯溫沉吟了半晌,突然道:“經歷,你看這樣可以不,是否能暫時稱臣元廷?”
“什麼?”張希孟勃然大怒,“伯溫先生,你在說什麼?”
劉伯溫無奈道:“張經歷,我以為暫時稱臣元廷,積蓄實力,而後揮師北伐,也沒什麼不妥,大丈夫能屈能伸,也是情理之中……”
“不!”
張希孟斷然攔住劉伯溫。
“伯溫先生,你可知朱家軍何以能走到今天?”
“這個……自然是上位英明,經歷睿智,諸將用命……”
“不!”張希孟長嘆一聲,“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堅持。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是我們的主張,均分田畝,救濟斯民也是我們的主張。這是我朱家軍的底線,如果投降了元廷,日後還怎麼號令天下,驅逐胡虜?”
劉伯溫再度語塞,竟無言以對。
其實後世有關朱元璋的誤解,不在少數……比如說朱元璋是小明王的臣子,後來小明王死了,自然而然就是老朱弒君,有些影視作品,還煞有介事演繹了一番。
可史書上明確記載,朱元璋沒有接受韓宋的官職,只是使用龍鳳年號,號令部下而已。
當然了,你說用了年號,就可以算作臣子,也勉強說得過去。
但是朱元璋和元廷之間,卻是清清白白的。
當然按照實錄說法,在至正二十二年冬十二月,元廷遣尚書張昶航海至慶元,授老朱江西行省平章政事。
這總是朱元璋接受元廷詔安的鐵證吧?
都接受了官職,還不是元廷的人?
果然,你朱元璋就是個首鼠兩端的小人,抗元主力是劉福通,朱元璋就是個跳出來摘桃子的偽君子!
什麼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也是朱元璋的欺人之談……
先別忙,再看看實錄是怎麼寫的,“冬十二月,元遣尚書張昶航海至慶元,授太祖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不受!”
瞧見沒有,這句話後面明明白白有兩個字,不受!
老朱根本沒接受元廷的封官。
至於朱元璋跟李察罕和王保保有書信往來,那是當時有傳言,說他們是漢人,卻甘心為元廷效力,老朱是打算策反他們。
再有其他的說法,無非就是爭天下的爾虞我詐罷了。
總體而言,老朱的抗元態度,是毋庸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