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不是一般的紅賊了!

他們是真的要取代大元朝,而且還很有希望!

如果說徐壽輝的天完大帝,不過是名字上佔點便宜,挑釁大元權威,那位眼前這一支紅巾,就已經在紮紮實實做準備了。

哎!

脫脫以手擊額,連續三次,沉重無比……他好恨,如果早些時候,知道這些,他根本不會攻擊高郵。

而是會派遣大軍,自徐州南下,取道宿州,殺入濠州,再南下滁州,一路打到長江!

先剿滅滁州紅賊,殺了朱元璋。

滅了這夥威脅最大的紅賊,然後招降張士誠就是,他一個鹽商,能有多大的野心,和朱元璋的宏圖大志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錯了,全都錯了。

從一開始,就該對朱元璋下手才對。

如今兵馬雖然主力還在,但糧草已經不足。

而且錯過了幾個月時間,讓朱元璋順利完成了秋收,積累了足夠的糧食,人心歸附,已經不可撼動!

如果是最初的四十萬大軍,士氣高昂,糧草足備,滅朱元璋還有希望,現在已經是半點可能都沒有了。

再有就是朝中局勢,脫脫太清楚了,自己的那些敵人早就風起雲湧,恨不得逼死自己,至於陛下,更是難以依靠。

說不定什麼時候,自己就會失勢。

大元朝也會走到山窮水盡的那一步,除了老夫,又有誰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沒有,再也沒有了!

只有我脫脫!

這位大元宰相在反覆思索之後,終於下了三道命令。

第一,派人和高郵城中張士誠接觸,同意他投降,有什麼條件,盡力答應。

第二,調遣七萬將士,收復淮安,並且坐鎮淮安府,作為全軍樞紐,總制兩淮。

第三,著令江南兵馬,全力以赴,進攻真州和州,不得有誤!

三道命令,每一道都切中要害,終於展現出大元擎天柱的風采。

對張士誠,答應詔安,儘快解決高郵的事情,調兵返回淮安,一來是驅逐彭早住和繆大亨,二來是給全軍謀個後路。淮安在手,就算有什麼變故,這幾十萬人,大元朝的最後精華,也能返回大都,繼續捍衛朝廷。

至於給江南元軍下令,則是最後一擊。

只要江南的兵馬殺過來,吸引朱元璋南下,他就立刻集中最精銳的兵馬,直搗滁州,先滅了朱元璋。

能幹成這些,就算他丟官罷職,乃至以身殉國,也能對得起大元朝的先祖了。

脫脫或許不算用兵如神的名將,但他作為一個政治家,毫無疑問是合格的,審時度勢,採取對策,也是很妥當的。

就在脫脫的催促之下,江南元軍,禿堅和絆住馬,以及陳野先,調集兵馬,已經開始行動了。

繼續拖著不動,他們也怕朝廷降罪。

七萬大軍北上,嚇得彭早住和繆大亨急忙逃跑。

三十萬石糧食,只運走二十萬石,剩下的糧食,都讓他們分給了淮安的百姓,反正元廷想要,就去老百姓手裡搶吧!

脫脫倒是又下了命令,要求嚴格約束部下。

總而言之,這兩條都很順利。

接下來就剩下張士誠了,只要辦成了,脫脫就可以放手攻擊朱元璋,真正來一場王對王。

張士誠被圍的有多慘,就不用說了,城裡的耗子都吃光了,戰馬也所剩無幾,至於零星的吃人情況,也早就屢見不鮮。

張士誠不是不想投降,是脫脫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