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呂公車!”

張希孟叫出了名字,朱重八由大驚變成大喜,心花怒放,小先生果然見多識廣,既然認識,就必定有辦法了。

“小先生,你快說說看!”

張希孟微皺著眉頭,又看了看,終於確定下來,這東西就是呂公車。

在《續資治通鑑》中就記載:造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擁至城下,高與城齊,欲階之以登。《明史》也有關於呂公車的記載。

根據記載,呂公車很可能是一種在元明都有過應用的攻城器械,等到滿清八旗興起,他們善於使用小巧的楯車,和呂公車又不同了。

如果這種廣泛使用的呂公車是賈魯發明出來的,倒也不意外,畢竟這種龐然大物很符合工科男的審美。

呂公車最大的特點就是龐大。

高度在兩丈以上,可以和城牆一般高,長度可以達到五十丈,行動起來非常緩慢笨拙,需要成百上千的人,還需要大量的牛,一起推動,才能平穩前進。

呂公車的缺點很明顯,但優勢也同樣突出。

首先這玩意夠大夠高,自然省去了爬城的難題,可以直接上城,如履平地。

其次呂公車一次能運送幾百人,堪稱陸地行舟了,一旦發起攻擊,絕對不好應付。

再有,呂公車使用木板生牛皮,防護嚴密,弓箭射不穿,簡直就是超大型裝甲運兵車。

伴隨著呂公車的步步逼近,城外元兵士氣如虹,仰望著巨大的攻城器械,信心倍增,彷彿濠州唾手可得。

反觀城頭,士兵們心驚肉跳,嚇得臉色蒼白,不停發抖,這個怪物是他們能對抗的嗎?

看到這裡,朱重八也是氣憤焦急,怒火中燒。

其實對付呂公車並不是沒有辦法。

假如像張希孟提醒的,清理好護城河,再挖溝,建造羊馬牆,一層層,把濠州保護起來。道路上溝溝坎坎,層層設防,呂公車想要接近城頭,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可城外防禦準備太少,賈魯只花了兩天多,就填平了護城河,再利用雜兵,在路上鋪木板,堆砂石,愣是弄出了三條寬十丈,可以供呂公車順利向前的道路。

朱重八還能說什麼,城裡的這幫蟲豸,真是害人不淺!

“恩公,呂公車多用牛皮,應該怕火攻,咱們用弩箭,裹上硫磺油脂,燒了這個大王八!”張希孟想到了一個辦法。

朱重八果斷答應,此刻呂公車距離濠州城也不過二百步。

張希孟能夠清楚看到,在呂公車的上面,有一杆羽旗,十分顯眼。看樣子應該是給後續兵馬傳遞位置的。

在正面的車中,一共分成三層,每一層都有木板保護,但是這些木板並不是堵死了所有的視線,還留有空隙,裡面的人可以觀察情況,也可以向外射箭,攻擊城頭的守軍。

而在最上層,是一個手裡拿著寶劍,披頭散髮的傢伙,由他負責發號施令,指揮前進。

光看他的扮相,甚至讓張希孟想起了作法借風的諸葛亮。

要說這不是賈魯弄出來的,打死張希孟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