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情是說北邊?”。

“我說地就是安祿山”,唐離沒有半點忌諱,“安胡兒捉生將出身,‘勇’還是有的,只是要說到‘義’,他連邊兒都沾不上!將軍久在北地,該也知道他如今的許多作為早已越了臣子本分,他若只是跋扈也就罷了,若是將來真有不臣之舉,河東既是當其衝,又是京畿門戶,將軍不可不慎哪!”。

郭子儀先是在隴右任職,隨後又曾在安西都護任上幹了一段時間,此後又調往河東,這些地方都於河北道交界,安胡兒的許多動作想瞞也瞞不住他,最起碼那八千假子親兵之事就是如此。 是以此時聽聞唐離所言也並不覺突兀,“河東並非邊鎮,擴軍極難,其中又牽扯到兵部,戶部多個衙門,只怕並非易事。 ”

“兵部,戶部那裡我或許還可以想想辦法,只是這等大事兒總還需要陛下決斷,依此時陛下重邊功的心思,只怕要想透過也殊為不易”,對此唐離也不敢太樂觀,“只是朝廷先議著,咱們這邊先把事做起來就是。 目下咱們駐軍數量有限,倒是先可以‘精兵’,承平多年,邊鎮上軍士還好些,似河東這樣的內6道州,軍士戰力只怕夠戧!子儀兄正好揮其長,好生操練他們,若真有一日能要用時也能指靠的上”,輕揮著手上的馬鞭,唐離略一沉吟後又道:“我不知兵,操練地事兒也幫不上忙,只是與現任沙苑監王監正還有些交情,別的不敢說,替子儀兄手下健兒換裝一批好馬總還是做得到的。 ”

唐離此言直讓郭子儀大喜,兩河之地多是平原,正是騎兵逞雄的好地方,只是河東不屬邊鎮。 按歷來規矩,沙苑監地戰馬都是經邊鎮軍挑過之後才能輪得到內6道州,只是如此以來那兒還有什麼好馬?而沒有好戰馬,在這兩河縱然士兵素質再高,總體戰力也是有限,唐離說的正是他夢寐以求之事,聞之又如何不喜。

唐離見郭子儀這素來穩重地人聽說有好戰馬可以更換。 也按捺不住歡喜之情,忍不住微微一笑道:“此事王監正自會與你接洽。 子儀兄還得好生籌劃著怎樣接收戰馬才能儘量不授人以柄,至於擴軍,目下朝廷雖然沒有章程,但以我淺見,子儀兄倒是先可以再團結兵上動動腦筋,這樣以來,縱然戶部一點錢糧都不下撥。 憑藉河東道的富庶倒也能勉力支撐。 此事家嶽自會全力相助,將軍不必有後顧之憂。 ”

“別情說得極是”,郭子儀隨口應了一句後就不再說話,唐離扭頭看去時卻見他面色變幻,口中也念念有詞,顯然已開始謀劃此事,當下一笑之後也不再多言,二人控轡徐行。

回到驛站。 與郭子儀拱手而別後,唐離剛走進正堂就見到了正對他微微而笑的悟名和尚。

“你這和尚真是要逼得人死!這才半天你就急急忙忙追過來,還讓不讓我喘口氣兒了。 ”,順勢在悟名身邊的胡凳上坐下,唐離笑著道:“人都說真正的高僧是‘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象和尚你這樣地急性子,怕是一輩子跟高僧無緣了。 ”

不等悟名答話,就見門口值守的一個護衛走了進來,言說有人求見。

悟名暫時迴避了,唐離就在正堂見客,來人卻是剛才在接風宴上見過地道學崔學正,他此來的目的卻是希望觀風使能安排個時間與道學學子及本道名士作一聚會。

兩河道土壤豐美,歷來是世家聚集之地,別地且不說,四大世家中就有三家老根子是在兩河。 所以這等地方文風與學風深厚。 就連眼前這個崔學正也是正牌子地博陵崔氏直系子弟,不管是做為觀風使還是做為世家鄭氏的女婿。 對這樣地要求他都沒理由拒絕,當下客客氣氣地答應,並相約三日後在道學中相見。

送走了崔學正,唐離重新回到正堂,卻見悟名和尚臉上的喜意比剛才又添了幾分。

“家嶽已經答應,允許法相宗在河東道所屬各州建寺一座”,在悟名面前也不用顧忌太多,唐離懶洋洋的躺下,“不過,這建造寺廟的費用觀察使衙門可是一文都拿不出來,你們自己想辦法吧!”。

聞言,悟名眼中光芒閃動,只是面上依舊做出難色道:“但這事朝廷有章程……”。

“朝廷章程!若真要按朝廷章程你法相宗能一下子在整個河東道鋪開?”,唐離憤憤道:“好個貪心不足的和尚”。

唐離這說法也是有來由的,唐時地方道觀及寺廟的設定比例乃有定數,即按四比一的比例設定,每州允許有四座佛寺及道觀一座。 當然,其時民間信仰之風盛行,實際數量自然遠遠不至這些。 但只有這四寺一觀是得朝廷承認地。 其它的那些都只能稱為“蘭若”,也就是野廟野寺的意思,而這種野廟註定是成不了大氣候的。

自入天寶以來,玄宗崇道愈烈,地方上道觀都增加了一倍,後經佛門多年活動,朝廷終於允許地方上可以再增建佛寺一座,這樣寺與觀的比例就到了五比二。 這條朝令剛剛下達不久,目前來說,等於河東道各州增設佛寺的名額都被唐離要給了法相宗,這些新增地寺廟既然是依據朝廷旨意而建,自然就受朝廷保護,這就意味著原本在兩河沒什麼根基的法相宗正式在此地紮下根來。 這簡直就是天大的人情了。

只是朝廷既然允許增建寺廟,這些新增寺廟的名下,戶部就配撥了一部分的建造費用,悟名的意思是想將這些錢也一併接收過來,是以因有此話。

“和尚要錢是吧!那好,你現在就隨我道觀察使府,當面跟家嶽說說”,邊說著話,唐離邊瞅著悟名壞笑出聲。

只這一句話立時讓悟名啞口無言,自佛教從東漢明帝時傳入,經三國時的大譯經之後,佛,法,僧三寶具備而逐步壯大以來,儒,釋,道三家之間的慘烈鬥爭就始終沒停止過,王朝史上的三次**難,有兩次都生在不久前的魏晉六朝時期,這兩次法難被殺僧人不下百萬,被逼還俗者更是多達近三百萬人,無數佛寺被毀。 而推動這兩次法難地,一是儒家,一為道門。 鄭氏做為儒門四大世家之一,對於佛門地排斥自不待言,這次若非有唐離居中斡旋,別說建寺,悟名敢上觀察使府沒準兒就要被亂棒打出,更別說要錢了。

其實這事兒悟名也知道,此次唐離能把這些名額要給他法相宗一家,就足以讓他欣喜若狂了,剛才說要錢的話也是帶著六分玩笑地意思。

當下也不再說這個話題,悟名正色起身合十一禮道:“居士大恩,本宗永不敢忘”。

“這還差不多”,唐離揮揮手,不知怎麼的,他現在一見了這和尚就難得有個正經模樣,當下沒正形兒的揮揮手道:“說吧,找我還有什麼事兒?”。

“貧僧中午安頓之後,卻聽說晉陽涼清寺出了一件大大玷汙我佛之事”,悟名似乎是在講故事一般緩緩道:“涼清寺yin僧膽大包天,竟敢暗掘地道通往經堂靜室,夜間肆意yin辱女信眾,如此肆意褻瀆我佛,實為本門敗類”。

“賊和尚,真是敗類”,唐離聞言,也是一拍身邊的案几怒道。

聽到“賊和尚”三字,悟名沒好氣的瞅了唐離一眼,卻沒在上面糾纏,見觀風使大人似乎還沒明白自己的意思,這美和尚又含蓄的提醒了一句道:“涼清寺乃是隸屬淨土宗門,貧僧剛才聽說居士要在三日後前往道學?”。

聽悟名沒頭沒腦的來了這麼兩句,唐離愣了片刻,醒悟過後好指著悟名道:“好狠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