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每多忘恩負義之人,三哥也不值當得為他如此,倒是今日安胡兒兩本呈文到部,一本是為部下請功,另一本卻是要求接收河北道牧馬監的。這事還需三哥拿個主意才好”。

說到安祿山,李林甫還不曾開言,王鉷已是笑著接道:“這個安胡兒,胃口倒是大的很,他上次請求封賞的摺子批下去才幾天,這第二本趕緊就來了。這廝只想著攏絡手下那些蠻子,倒把朝廷的官職勳爵當成什麼了!”。

“胡兒嘛!行事莽撞本也在情理之中”,原本輕抿著的嘴唇化為朗聲而笑,李林甫叩著書幾續道:“本朝雖設定十節度,但手擁重兵者,不過劍南、隴右、河北三鎮,劍南乃宮中楊妃故鄉所在;隴右皇甫惟明本是太子在軍中最大助力;說來對政事堂最為恭謹的唯有河北道,安胡兒雖然粗魯跋扈,但畢竟還聽話,此人在河北各族中威望也高,咱們倒是不可太過於委屈了他,此事明日會食時咱們再議個章程出來”。

見李林甫注目靜靜在一邊坐聽的唐離,王鉷二人知他翁婿間有話要說,遂也不再多說什麼,起身告辭,只是李複道臨出門時一再囑咐唐離定要改日到他府中稍坐。

將王鉷二人送到書房門口,李林甫轉過身來,笑著對唐離略一揮手道:“隨意坐就是,說吧!今日找我這麼急有什麼事?”。

聽了剛才這番話,唐離才知安祿山居然是李林甫在軍中最主要的支持者與扶持物件,不過想想也是,他這位岳父操柄朝政達十餘年,尤其是在開元末玄宗倦政之後,他所上奏表幾乎無一被駁回,而正是在這一段時間,安祿山完成了他彗星般的崛起過程,討陛下歡心固然是一個方面,但若無政事堂首輔首肯,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之事。

如今大唐軍中精銳三分,楊氏佔劍南,太子佔隴右,李林甫佔河北,綜合而言,三節度之中河北力量最強。如今的情勢就是,安祿山已與李林甫緊緊綁在一起。

想明白了這點,面對李林甫這一問,唐離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回答才好。現在朝中紛爭正烈,自己勸說這位岳父大人自斷臂膀根本就屬不可能之事。

更讓他鬱悶的是,事實證明,安祿山對李林甫本人確實也有感恩戴德之心,且不說李林甫生前,這位跋扈的邊帥對他一直言聽計從,單是其身死之後,安祿山起兵造反佔領東都洛陽,隨即為李林甫立祠為紀,這事已足可作為顯證。

沉吟片刻,唐離起身捧起茶甌為李林甫輕注一茶盞,待盞中水堪半滿時,笑言道:“今日此來,原本是為詢問一下朝廷關於我的出仕安排,但剛聽了岳父、五叔及王大人所言後,卻有幾句話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

“噢!”,看著那細細的水珠慢慢注滿茶盞,李林甫饒有興趣的面帶笑意道:“但講無妨。”

放下手中茶甌,唐離並不回坐,就此立於李林甫書幾之前,看著他的眼睛緩緩道:“安祿山此人不可不防,用之不可不慎!”

展眉凝視了唐離片刻,李林甫雖不曾開言,但面上表情分明是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安祿山乃慄特九姓胡人出身,本就是地道的河北道人氏,自入軍以來,從不曾離開過河北道半步,近十年間朝廷對其優渥甚深,一個小小的捉生將如今一躍成為驃騎大將軍、幽州、平盧兩鎮節度使,手握十餘萬雄兵,這也就罷了,尤為可慮者,他還兼任著河北道採訪使之職,憑藉這一職務,安祿山更可直接插手河北道文官任命。文武軍民由其一手掌握,如今之河北道,又有何人能堪與其制衡?形勢至此已是萬分危殆,岳父身為本朝宰輔,一肩系天下之安危,實不可不防!”。

孰知李林甫聽了這些話,卻面無異色,依舊是淺淺笑道:“命國之上將軍駐守一鎮,朝廷不可輕疑;再則,安祿山雖然小有跋扈,但對朝廷行文詔令歷來遵行不悖,阿離多慮了。”

“將一國之安危繫於一臣一將之忠心,實難令人放心。我朝精銳之師三一之數直接置於安祿山統帥之下,其人若是忠心自然最好,但若一日忽起異心,腹心空虛的朝廷該如何應對?再者,忠心二字本是天下間最不可捉摸之事,其人現在忠,未必來日就一直忠,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用兵固然如此,這天下間諸事,甚至人心又何嘗不是如此?設想漢末,那曹操初出仕為洛陽令時未必不是懷著一顆忠臣之心,何曾想過要反?”,奇怪的是自己說出這番話,李林甫不僅沒有生氣,看向自己的眼神中竟然有欣賞之意,當此之時,唐離也顧不得許多,徑直續言道:“沒有制衡的權利便如同不知何時會爆發的山洪般,最是可怕!況且那安祿山未必便真如岳父所想一般忠心,據小婿聽河北道來京士子所言,其人鎮守河北已久,在地方飛揚跋扈,直視河北道百姓如自家之私產,插手地方官員任命、利用一切手段擴充軍力、藉助陛下及政事堂之信重,一味慷朝廷之慨,大肆提拔屬下將領及濫賞以籠絡軍心。這些也就罷了,更為關鍵的是,其人更私自從奚、契丹等族徵募新兵,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一支人數多達八千人,絕對忠於其本人的‘假子軍’。安祿山如此種種行為,實難讓人將其與忠心二字聯絡起來。”

聽唐離這般侃侃而言,李林甫面上雖不顯露,但心下實在歡喜異常,身為一朝強勢宰輔,唐離適才所說這些言語他又豈能不知,但關於安祿山之安排他心中早有定見。而讓這位宰輔大人高興的是他這個新女婿在剛才這番話中顯露出的才華。

稟軍國大政十餘年,尤其是在如今年紀日益老大之時,李林甫最大的遺憾與心病就是後繼無人,他雖然子嗣多有,但這多年看下來,卻多是庸碌之才,頂不得大用。

為政多年、行事果決,李林甫牢牢把持相權的同時,也深知自己得罪的人實在太多,這從他每晚多換寢處,縱然親信家人也不知其所居的行為便可看出。而如今他一力推動倒太子,甚至不惜起興大獄,這種種行為,無非都是在為身後計議謀劃,但他也深知,這些謀劃也都是被動而消極,有自己活著還能彈壓的住,但一旦異日自己身死,憑藉如今李氏族人,實無一人能帶保全族人,抵擋昔日政敵的反撲。

歷史以來無數顯貴一時的家族因庸碌的繼承者而迅速衰落;同樣有許多原本衰落的家族因一人而興,操柄天下十餘年的李林甫對此安能不知?

他原本以為唐離只是一個有才華計程車子,但正是今天這番談話,使他意識到唐離的才華也許遠遠不僅是在文辭上。

“也許……”,沉吟不語的李林甫輕叩著書幾的節奏越來越舒緩。

“你適才所言之事,我自會譴人查問。若然屬實,絕不姑息”,緩步站起身來,李林甫走到唐離身邊,輕拍著他的臂膀,和言笑道:“阿離剛剛新婚,心思還宜多用在蛟兒身上才是。關於你的出仕安排,若無意外,按陛下的意思當是在太晟府下任職樂臣。”

明顯聽出李林甫對自己所言安祿山之事乃是一副敷衍語氣,唐離臉上忍不住露出失望之意。

這失望的神色落在李林甫眼中,還道他對自己的任命不滿意,乃輕輕笑道:“國朝慣例,新進士授官最高不過正八品,但太樂臣卻屬從七品上階職司,於官階品級而言,不可謂不高”,說話間又輕輕拍了拍唐離肩臂續道:“天子及楊妃皆是好音律歌舞之人,陛下更曾親選教坊子弟三百人於興慶宮梨園教授,身為主管宮中教坊司的太樂臣,阿離你幾乎是日日常伴君側,進士科出身升遷本快,再有了這一條,阿離異日前途實不可限量,又何必做如此失意之態?”。

“此次安祿山所上呈文,岳父大人萬萬不可親予,尤其是河北道牧馬監,必須置於朝廷掌握之中,絕不能放權!河北平原之地,若是安胡兒再可隨意控制戰馬補充,異日真有禍亂,後果不可想象”,絲毫不介面關於官職任命之事,目注李林甫,唐離臉色無比嚴肅的說道。

見唐離依然糾纏於此,李林甫驀然色變。

雙眼迎上李林甫的目光,唐離堅定的眼神沒有絲毫閃避退讓。

四目對視,半盞茶功夫後,李林甫先自放鬆了面色一笑開言道:“好,我應了你就是!”,你這孩子竟與我年輕時一般模樣。好了,你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蛟兒也該等的急了,這就去吧!再有,這段時日是你大婚之期,先自少放些心事在朝政上才好。鄭家小姐也該到京了吧!這婚事你也多放些心思,聽說王摩詰曾去拜訪過你,這是好事!新科狀元、自然該多與世家子弟多多交往才好。我還有些條陳要看,就不送你了,你自去吧!”。

目送唐離袍袖飄飄的出了書房所在偏遠,重回書幾前坐定的李林甫單手支額,一時陷入了沉思。

越向前院正堂,聽著隱約而來的喧鬧聲,唐離回頭看了看那間為花牆遮蔽的書房後,復又邁步直向前行……

&nbsp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