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長安城門,軒車一路向洞天之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稱的終南山行去。

伸手拉開車中簾幕,唐離仔細向外看去,若說隋唐間最有名的山,毫無疑問便是眼前這座了。

據說,周康王時,函谷關關令、文始真人尹喜,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感知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卻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自此,這終南山便成了“天下道林張本之地”。

自文始真人尹喜草創樓觀後,歷朝於終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樓觀之南筑廟祀老子,漢武帝則於說經臺北建老子祠。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名道雲集樓觀,增修殿宇,遂開創了樓觀道派。

入唐之後,因唐宗室認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大力尊崇道教,又因樓觀道士岐暉曾於唐高祖起兵之初盡起資財以助,故李淵當了皇帝后,對樓觀道特予青睞。入玄宗朝以來,因天子極力崇道,是以終南山中愈發道觀林立,香火繚繞,如今唐離只是遠遠看去,已見無數道觀殿閣上的琉璃瓦反射出太陽的光輝,粲然一片,如此富貴氣勢,展現出道門極盛的輝煌之外,也使山中的清秀之氣消解了幾分。

馬車弛入山中,看著窗外那條並不出奇的青石便道,面色淡然的唐離口中喃喃自語道:“這便是世人都喜歡的終南捷徑了!”。

“阿離你說什麼?”,旁邊的翟琰見唐離適才凝神望景,倒也不曾說話擾他興致,此時既見他自語出聲,遂開言問道。

“噢,沒什麼!距離玉真觀還有多遠?”,拋開心中那些古怪想法,唐離看向翟琰淡淡一笑問道。

“循著這條路,可直達玉真觀,倒也沒有多久了”,畢竟是長來往的地方,翟琰倒也算熟門熟路。

馬車又走了約小半個時辰,將到玉真觀時,前方傳說中老子講經之所在的說經臺已清晰可見。

“無量壽佛!今日聚會之所設在說經臺下,玉真觀主已在彼地等候”,軒車剛至玉真觀前,便見一個美容色的道姑上前行禮說道。

“多謝了”,翟琰對著窗外答謝了一句後,轉身對唐離道:“下車”。

復又向那道姑立單掌本身一禮後,翟琰才示意唐離緣路向說經臺走去。

“別小看這些道姑,個個身世都不凡,當初玉真公主度為女觀時,陛下飭令各王室宗親有適齡女子者相陪,所以這玉真觀中即便是一個普通道姑,都是個郡主、縣主的身份,怠慢不得”,隨意說了一句,翟琰又道:“國朝最尊太上玄元皇帝,今上更頒佈詔令,天下道士皆隸於宗人寺管轄,尤其前方這說經臺更成了皇家聖地,便是天子來此,也是安步緩行,更不說其它了,所以此地慣例不許行車走馬。”

點點頭示意明白,唐離隨著翟琰緩步向前。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時令已是初秋,山外長安城中早已有黃葉離枝飄舞,但這山深地暖之處卻依然是一片綠色蒼翠,緩步行來,耳邊野鳥鳴叫、溪水潺潺,唐離幾有置身春日之感。

三柱香功夫後,正注目身左那叢山荊的唐離忽然聞到陣陣桂花香,扭頭看去時,卻見前方不遠處,一柱聳立的說經台山下,正有數株百年桂樹吐著米粒也似的小黃花,開的正豔,而香味便是由此而來。

百年古桂之下,青青碧草之上,娓娓流過的小溪邊,此時已閒散張設著十來張原木古拙的矮几,几上菜餚多不過五具,卻另置有果盒、茶盒各一,皆是式樣樸淡。

置身此山此地,目睹眼前這聚會的設定,唐離但覺腦中俗事盡去,胸中為之一清,向翟琰淡淡一笑後,邁步行去……

……………………

下週上架,大家記的給俺留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