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文生可算是把競技臺釣的規律徹底領悟透徹了,跟孫奕閒聊寥寥幾句話的功夫,就將所有核心的要點給概括出來,不過看孫奕一臉茫然的樣子,很明顯,小丫頭的理解能力有限,並沒有徹底聽懂。

中場休息時間很快就結束了,張揚跟黃徵換了釣位之後重新進入戰鬥狀態,裁判員一聲令下,下半節比賽開始!

上半場雙方都遇到了瓜子鯽的魚群進窩,打浮上魚效率那叫一個誇張,為了應對下半場可能的小型魚,張揚跟黃徵都很老道的換上了濃腥的餌料。

開釣第一杆,雙鉤拉兩顆餌料,連修整都不修,直接拋竿入水,魚群只要沒走的情況下,能搶多快就搶多快。

不過想法是好的,但是客觀的魚情變化,並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哥倆拋竿入水,雙目死死的盯著浮漂上的動作,生怕有魚給口一不留神給漏下了失了先機。

但是實際情況呢?浮漂正常翻身,正常行程,一直到了釣目,依然沒有魚吃餌,等釣組再往下一點,雙鉤餌料直接把釣目給拉到了水下不得不提竿的時候,依然沒有魚吃餌。

第一杆開門炮就放臭了,張揚心裡咯噔一下子。

不應該啊,小鯽瓜子魚群密度那麼大,怎麼沒口了?難道是餌料太重,魚介面追不上?

帶著懷疑,張揚下一杆拉餌的時候,有意識的控制手中的操作角度跟力度,讓雙鉤上的餌團,明顯小了一號。

再次拋竿入水,張揚整個人都屏住了呼吸,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浮漂上。

因為雙鉤餌料個頭小了許多,這次浮漂翻身行程的速度,明顯比上一杆要慢了半拍,但是結果跟上一杆一模一樣。

依然沒口!

這下張揚心裡就有了判斷,怕啥來啥,中場休息開著打氧機攪和,把瓜子鯽的魚群給攪和跑了。

意識到這一點的張揚,果斷從釣位上起身,將手裡這套打浮釣快魚的魚竿釣組放到了身後竿包上,同時將另一根備用的杆子抓到了手裡,很快調整比賽戰術跟做釣思路。

上半場鯽瓜子魚群在的話,打浮釣快魚效率最高,如果魚群不在周圍,短短十五分鐘的比賽,再想打浮幾乎就是天方夜譚了,老老實實的釣底或者離底的行程,多拐幾條半大的老滑魚進護才是明智的選擇。

只見張揚身手麻利的更換好了備用杆,毫不猶豫把濃腥的拉餌放到了一側,從食盒當中取出了上半場用的餌料,隨後指尖微微一抖分開子線,雙鉤往上一拉,兩團半截小拇指指肚大小的拉餌就掛到了魚鉤上,手腕一抖,釣組翩翩然的入水。

這一副釣組,就是張揚昨天比賽結束之後特意去外面野河裡測試調整好的釣組,浮漂吃鉛量明顯比正常用的要大一些,釣浮入水到大線繃直翻身的時間明顯要短一些。

在浮漂翻身之後,子線二次下襬的時候,這才感覺下降的速度因為水體阻力而變慢。

對張揚來說,這其中的時間差,張揚個人感知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對外人來說的話,這點時間差距,就不是太敏感了。

畢竟每個人用的浮漂效能不一樣,調釣也有所區別,除非同時拋竿同時觀察有哦意識的橫向對比,要不然不是那麼容易發現其中的差異。

在浮漂正常到了離底七八公分左右位置的時候,張揚故技重施,再次挑動竿尖,讓餌料在水下散落,短暫停留之後,提竿抖落餌料,繼續下一杆。

鯽瓜子魚群走了,主攻中下層老滑魚的話,少量的做窩是必備的,這個過程張揚前面幾節比賽裡早已經摸透了規律,執行起來非常果斷乾脆。

相比之下,隔壁的黃徵,在同樣拋了幾桿發現沒口之後,反應就有點猶豫了。

上半截比賽,落後張揚四條魚,下半場開釣結果鯽瓜子魚群被打氧機攪和的沒口了。該咋辦?

是賭一把,抽幾桿試試魚能不能回來?

還是務實一點,老老實實恢復成釣底跟離底的介面?

黃徵有點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