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置一番,湯姆又把街區裡裡外外又轉了一圈。

在樓頂觀察時,一個隨從跑來說警察局長帶著些人來了,要不要讓他們進去?

湯姆伸頭看看酒館方向,藉著酒館燈光只見一些人等在花崗岩酒館門外,倒也沒什麼過激舉動。

又看看路口周圍,一片漆黑,寂靜無聲。

“讓他們進去,後門先關上,別讓他們亂跑。”

這些樓頂有的相連的,有的不相連,所以有時還要爬上爬下,不過因為樓層不高,倒也不算個事。

有時還遇見租戶出門檢視,免不了扯談幾句。

回到酒館時,已經快十點了。裡面起碼多了近二十號人。這些人多數都坐在酒客們的客座上,面前放著一些酒水。刀疤臉街道辦主任等人正在陪他們閒話。

湯姆一進門,所有人朝門口看來。而湯姆身後的那個渾身武裝帶的馬丁,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湯姆當然認得警察局長。不過,還有一個湯姆想不到的人~芝加哥市長。

19世紀中期,美國城市人口大約只佔全國人口的19%左右。到1900年,這一比例急劇上升到40%上下。

然而美國的城市發展其實是“散養”的,也並沒有什麼長遠規劃,這種先進的思維是現代的才出現的。

聯邦政府甚至對城市事務毫無興趣。因為管不著。說白了,如果各州鐵了心跟聯邦政府對著幹,政令不出華盛頓都是非常可能的。

南北戰爭前的美國,並不是中央集權。

城市的實權其實在市議會,畢竟都是由豢養打手的各種幫派和資本家所構成的,市長其實就是個擺設。有個名堂,叫做市長~議會體制。

如果有人對美國黑幫有研究,就知道黑幫們為了避免相互之間無意義的衝突,耽誤賺小錢錢。會聯合起來組成一個由各方代表組成的“委員會”,用來調解衝突,分配地盤。可以避免死太多的人,導致難以收場,不死不休。

這議會其實跟這個差不多。區別在於,他們有個合法的外衣。

有了外衣,那就不叫黑社會,叫做各方黨派。

而這種市長~議會體制,對城市化程序中極速膨脹的交通,住房,衛生等等問題往往束手無策,因為它是用來分贓的,不是用來搞建設的。

有龐大的訴求,卻無人管理。這就是權力真空。

這種體制,使得城市被超越憲法之上的組織篡權,成為必然。

歷史上,美國城市的這種普遍現象一直延續直到20世紀。篡權者們,被稱為“無形政府”,其領導者則被稱為“城市老闆”。而這些老闆們,甚至連個公職都沒有。

湯姆其實並沒有這種打算,也沒有這種認知和意識。但這已經不是問題了。因為他已經掌握了太多的資源,使得無論是政客還是警察局長,都不得不向他靠攏。

湯姆原本只想讓警察局長來背黑鍋的,沒想到市長主動跳出來,這個鍋他不背不行啊。

有個合法的外衣,總比光屁股上陣好。

說白了,湯姆不想自己手上沾太多東西。殺戮敵人和殺戮走投無路的暴亂市民完全是兩個概念,這不符合湯姆的價值觀。

所以湯姆見到市長,第一句話就是:“市長先生,你要履行自己的職責,保護一個芝加哥榮譽市民的合法財產,是你義不容辭的責任。。”

不料市長也蹦起來:“克魯格先生,終於等到你了,有吃的麼?我聞到了牛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