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三章 人之道給他更多(第1/2頁)
章節報錯
牆上那幅字,正是湯姆自己寫的。這個門外漢自我感覺良好,於是特意找了個懂行的中國人裝裱了一下。咋一看也算有模有樣,唬弄一個印第安人毫無壓力。
湯姆得意洋洋:“漢字的書寫,可以稱之為藝術。典型的高階文字特徵。”
黃金槍抬頭看了看,開始覺得言之有理。
湯姆:“你有沒有發現,中國人跟印第安人很像麼?都是黃面板,黑頭髮,黑眼睛,如果你穿上中國人的衣服,肯定會讓人無法分辨。”
黃金槍點點頭:“我聽說過,中國人和印第安人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湯姆滿意的點點頭,這種說辭很多年前他就放出過。顯然,效果不錯。
現代有段時期,有人曾經宣傳印第安人是“棕色”人種,後來就沒人提了。因為人類都是長眼睛的。這個跟歷史不同,沒辦法胡扯。
資訊閉塞交通不便的時代,普通人的活動範圍不過數十公里。當然,那些到處亂竄的“不法之徒”們除外。
所以,一個或者幾個勢力想要篡改歷史,輕而易舉。幾十年一兩代人的功夫,就能成功。
劉培安和金毛小子乘坐的船隻此時已經在堪薩斯靠岸。
與湯姆想象的不同,這一圈下來,劉培安也看清了西方是什麼模樣。他大失所望,甚至對西方產生了鄙夷。
湯姆注重工業技術生產製造,而劉培安關注人文歷史,不同的視角導致不同的資訊搜尋。進而導致不同的看法。
湯姆雖然知道篡改歷史是常態,但後世的歷史知識已經很深的影響了他對西方的印象。所以,即使有些資訊自相矛盾,他也沒有注意到。
劉培安不同,他其實是帶著挑刺的心態去歐洲的。結果到處都是刺,一抓一大把,根本不用挑。對西方的厚顏無恥他是瞠目結舌。
需要跟白人東家說這些麼?一個白人,哪怕他再仰慕中華,應該只會為白人說話。沒必要提這些自討沒趣。劉培安很快就打定了主意。
在堪薩斯休息一晚,第二天中午,劉培安就到了摩根堡。
這兩人出去近一年,回來已經兩眼一抹黑。
“開拓團果然發展迅速。”劉培安很快就得知他的東家已經搬家了,連政府都已經搬遷。
金髮小子笑道:“劉先生,那我先回家看看,明天我會去丹佛報個到。”
是用中文說的,字正腔圓。
劉培安笑道:“一路辛苦,好好休息一下吧。拜拜。”
轉頭問道:“請問,我房間裡的那些東西還在麼?”
看門人當然認得劉培安。他是摩根堡本地人,年紀偏大,還少條腿,就沒去丹佛。就算搬走了,這裡也是需要人管理和看家護院的。
“我們頭說過,你要是回來了,直接去丹佛的克魯格堡。你的東西應該都在那裡。”
劉培安拱手一禮:“多謝告知。”
這種禮節有個毛病,有的人做出來,形態卑微,有的人做出來,風度翩翩。劉培安就是後一種。不得不承認,舊文人講究的東西非常多。
如果形容猥瑣,就別去考什麼科舉了。文章再好,也沒戲。
有種說法,混的好不好,全靠長相。
中國有個抓鬼的神叫鍾馗。長的凶神惡煞,豹頭環眼,鬍子拉碴,然而文武雙全。傳說他科舉殿試時,被嫌棄長相,不取。於是氣的當場“觸柱而亡”。
甚至有時無關緊要的毛病也會影響仕途。
武則天選擇“秘書”時,有個人非常合適,然而女皇嫌他有“過耳”,也就是口臭。估計正好沒刷牙被女皇發現了。於是不用。
所以,舊時代的官員,個個儀表堂堂,帥哥遍地,人人一身主角範。比如那個和珅,其實是彥祖級別。
與之相反,勞動人民才是身材矮小,雙目無神,面板粗糙,蓬頭垢面,點頭哈腰。
營養不良的時代,只有吃人的階級才能長的像個人樣。滑稽麼?
劉培安對湯姆說過:“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
牧師也對湯姆說過:“富有的,給他更多;沒有的,把他僅有的也拿走。”
看門人:“工作而已,不用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