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攢動,擁擠無比,楚良之感覺自己彷彿被激流裹挾一樣,只能順著人群而動。好在他耳朵不聾,能聽得見前面人的驚呼聲。

當聽到‘第一名是蜀郡楚良之,九十五分’時,他整個人霎時間腦袋一空,耳邊的喧囂聲變得模糊,整個人喘氣聲都變得急促起來。

接二連三,有人驚呼‘蜀郡楚良之第一’,‘楚良之是誰?’,‘楚良之第一’,的聲音源源不斷的從前方傳了過來。

他終於確認,自己考了第一名!

“楚良之來了嗎?”有人大吼。

士子們終於團結起來擠了進去,紛紛湊在榜單下尋找自己的名字。

有人看見自己名字位列榜單,頓時又哭又笑,大叫道:“我考上啦,我考上啦!”

找到自己名字計程車子紛紛開懷大笑,沒找到自己名字計程車子則面色悲苦,少許人更是掩面而去,不想留在這個傷心地。

吵吵鬧鬧了半天,大家才想起來,第一名的楚良之哪兒去了?

“我在這兒。”楚良之的聲音斷斷續續的從人群中傳出,眾人聞聲看去,漸漸的散開身形,露出被擠得不成樣子的楚良之。

見狀,眾人紛紛拱手相賀。

楚良之終於走到近前,瞧見了榜單上自己的名字,兩行熱淚滾滾而下。

他居然考上了,力壓一群世家子弟,成為了科舉第一名!

一時間,蜀郡楚良之成為了太原百姓口中出現最多的名字,不少人好奇這個名不見經傳,出自蜀郡的楚良之究竟是何等人物,竟然能力壓一眾世家子弟,拿下第一名,成為科舉史上第一個第一名!

岑楨苯在一眾北晉軍士的監督下就立在不遠處,當他瞧見士子們歡呼雀躍的身影,不由得暗自嘆息一聲。

人心在晉啊!

科舉之利,他一眼就能看出來。可是能看出來不代表就能做到,誰又能像昭王一樣摒除世家掣肘,強制推行科舉呢?

此策一出,天下士子盡歸北晉。

原本昭王就得了大量的世家支援,現在又拿下了寒門士子之心,這如何能抵擋?

一念至此,岑楨苯不由得有些心灰意冷。這樣的北晉,能擋得住嗎?

緊跟著科舉放榜的訊息,朝廷下令,科舉前十名計程車子將會書寫在花名冊上,下傳文書至各個郡縣。

這相當於朝廷在為這些士子揚名!

這份待遇,讓不少人當了官的人也十分眼紅。

誰不想要一個好名聲,誰不想要名動天下。

昭王宮、垂拱殿。

“王上,此次科舉,共錄取五十二名士子,聽候王上安排。”吏部尚書虞世南道。

姜承梟放下奏摺,言道:“孤欲設太學殿侍讀,修書、撰史、教化,以養吏德、吏智,後至地方為官,諸位以為如何?”

六位尚書皆是一楞,他們原以為昭王應該會立即將這些人派遣到地方為官,怎麼還弄出來一個太學殿侍讀的職位。

聽了昭王的解釋,眾人不由得暗自嘀咕。

裴矩聽完幾乎就明白了王上的意思,這是準備培養這些士子啊。現在看來,這個科舉還真是不簡單,已經取了拔尖兒的人才,現在又放在‘太學殿’當侍讀。明面上是撰史一類的閒職,但實際上卻是能夠待在太原為官,這不就是重點培養麼。

虞世南擔心道:“王上,此次科舉乃是為了填充官吏,若是都留在太原,怕是有些不妥。”

“虞大人所言極是。”姜承梟似乎早就猜到了會有人這麼說,於是解釋道:“孤打算取前十名為太學殿侍讀,考察其心性品德才能,擇其優者外放,如何?”

“善。”眾人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