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梁使再至(感謝文藝青年c的打賞)(第1/2頁)
章節報錯
科舉考試給太原的商業發展帶來了很多的機會,尤其是深夜消遣行業。
學霸士子們自制力比較強,不願在這個關頭因為自身的德行問題丟掉前程,這部分人畢竟屬於少數。大多數的學渣士子們就沒有太多顧及了,反正也考不上,不如好好瀟灑一回。半桶水士子們則半推半就著跟著去了。
然後,太原東、南、西、北四個商市的姑娘們迎來了生意大爆發,夜夜笙歌,被無處安放激情計程車子們喂的很飽。當然,口袋也喂的很飽。
考完之後,等待考試結果是一種漫長的折磨。這一點,不論是學霸士子還是學渣士子都是一樣。
策問考試的閱卷比前兩項要繁瑣很多,因為這次考的比較全面,而且沒有固定答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計程車子策問答案可能符合某個官員的口味,但是不符合另一個官員口味,有些難以決策。
不過基本的要求還是有的,字跡潦草認不清的第一輪直接拿掉,言之無物的接著被拿掉,剩下的才能進入最後的評選。
這一次姜承梟沒有親自一份一份的閱卷,因為那個工作量太大,所以他讓六部尚書和幾位侍郎共同閱卷,最後篩選出來的自己再看。
進入九月以後,朝政平穩執行,在姜承梟的勤奮治理下蒸蒸日上,各地也沒有人敢動什麼歪心思。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姜承梟被累壞了,經過孫十常的診斷之後不得不讓自己暫時休息。
儘管,姜承梟覺得自己年輕能抗得住,但是孫十常一句‘落下病根’,又讓姜承梟不得不乖乖的休息。
他的工作是個持久戰,能活得越久,才能做的越好。
休息三天以後,姜承梟再度投入到工作中。經過三天的閱卷,底下的閱卷官整理出了最優秀的十幾份策問試卷。
後花園中,姜承梟安靜的看著考卷,另一邊六部尚書恭敬的跪坐一邊,或是品茶,或是觀賞園中景緻。
裴矩倒是聽聞了王上最近休息的事情,不過據他觀察王上貌似也沒什麼大問題,看樣子相比較厲帝的勤政,昭王似乎更偏向於勞逸結合。
這就讓裴矩很糾結了,他是支援昭王的,希望能在昭王手中成為名臣,甚至流傳青史,所以他希望昭王能夠更加的勤勉。可是他又不希望昭王太勤勉,什麼都一把抓,這很可能會步厲帝后塵。
想著想著,裴矩又覺得自己杞人憂天了,就自己這一把年紀還能在朝中呆多久?
可惜了,若是在年輕一些,說不定真的能輔佐昭王幹出一番大事業。
“這一份寫巴蜀的倒是不錯,可以用來治理蜀地百姓。”姜承梟放下策問試卷,笑著讚了一句。
虞世南笑著欠身道:“吾等俱是如此認為。”
刑部尚書韋施筧有不同意見,“王上,臣倒是覺得那篇經略草原的不錯,很多思路開前人未開之路,可以採納。”
姜承梟拿起韋施筧說的那份試卷,蹙眉搖了搖頭,“歸化蠻夷,終究非長遠之道,我朝強盛蠻夷自然臣服,若我朝稍有鬆懈,蠻夷必當得寸進尺。此策用於太平盛世自是無妨,現在天下未定,不可取。”
言罷,將那份試卷放下。
韋施筧稍稍可惜,不再多言。
“諸位,策問一卷,你們覺得誰當定為第一名啊?”姜承梟笑著詢問。
這還用問了,大臣們悄悄翻了個白眼。您都說那份寫巴蜀的不錯了,誰還敢說不好?
於是,眾人都覺那份寫巴蜀的好,給了第一名三十五分。
至於為什麼扣五分?
這還不簡單,哪有誰作文給滿分的。
再說了,如果姜承梟給了滿分,這不就說明自己覺得這篇策問非常好麼,對於一個統治者來說,喜好不能表現的太明顯。扣五分不多不少,既能讓大家明白這篇策問寫的不錯,又不至於讓別人多想。
定下第一名,緊跟著便是第二名和第三名等等。
弄完之後,裴矩問道:“王上,此次取士幾何?”
這個問題昭王始終沒和他們說,他們也不知道昭王到底什麼標準,什麼想法。不過現在都考完了,這總該說清楚了吧。
“以六十分為基準,十取一,寧缺毋濫。”
嘶——
六位尚書紛紛吸了口冷氣,這話的意思就是隻取總分六十分以上的,而且還是十成取一成,這未免太殘酷了。
緊跟著,姜承梟又道:“總分前十名之士子,朝廷發下文書,通告各郡縣,以揚其名。”
“是。”
得到具體細節,六位尚書立馬下去合計分數。
第一次科舉算是圓滿完成了,姜承梟微微鬆了口氣,這段時間他還擔心會不會有人不長眼跳出來搗亂,沒想到白擔心了,沒有人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