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讓姜承梟稍微安慰的就是這次參與科舉的人數不多,只有五百多人,他們幾十人批閱還能夠撐下去。以後,他肯定是不可能這樣親自批閱第一場考試的試卷的。

隨著人數增加,那工作量他可承受不住。

不過第一次嘛,他總得親自上陣,以表示他的重視和督促。

二十個考場,二十隻箱子,規規整整的放在角落,按照序號放置,每一隻箱子開啟,內侍們都小心翼翼的將試卷先分給一眾大儒,待他們看完之後再交給六部尚書打分。

垂拱殿內,紙張‘嘩嘩聲’響徹不停。

時不時的,姜承梟能聽見那些在野的大儒罵道:“狗屁不通,妄為讀書人。”

還有的罵道:“寫的什麼東西,三歲小兒的歌謠都不如!”

更激進的則說:“什麼玩意兒,羞於與此輩同伍!”

六部尚書則稍顯平靜,他們一邊看著試卷,品味上面的詩詞漢賦,一邊看著大儒們的評價,然後結合自己的標準打分。

打分的標準,說起來並不嚴格。

關於詩詞漢賦這一大題,首先寫出來的答案詩詞要附和基本的韻腳、詩體,能兼顧到就可以給分。

其次是詩詞的意境,能做到這一點就能給高分。

最後,如果寫出來的詩確實非常好,六部尚書和大儒們都覺得好,可以給滿分。

當然,還得昭王滿意。

姜承梟也在看著試卷,不過他屬於走個過場。

畢竟,他其實文學素養並不高。

垂拱殿內的燭火換了一盞又一盞,大儒們或是大罵或是讚賞,倒也有些另類的熱鬧。

至深夜,姜承梟看完了最後一份試卷。捏了捏眉心,他端起茶盞,將早已涼掉的茶水喝完。

在野的大儒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熬不得夜,他們早早的回去了。六部尚書中也有不少上了年紀的老傢伙,不過他們都沒走,而是陪著姜承梟熬到了現在。

“諸位覺得如何啊?”姜承梟笑著問他們。

工部尚書薛挺振了振精神,拱手言道:“啟稟王上,此次科舉第一場考試,臣倒是看見了不少有才華的年輕人。”

行不行拉出來溜溜,大家都一樣的題目,高矮胖瘦一目瞭然。

裴矩亦道:“不錯,箇中不乏才華橫溢之人,所作之詩篇,臣也不敢小覷。”

身為禮部尚書,裴矩可以說是熟讀百家經典,能說出這樣的話,足以證明裴矩確實是認同了考試。

裴矩心想,難怪王上如此注重科舉,如此一來,日後這朝中百官恐怕再沒有酒囊飯袋官員的容身之處了。

“那就好,諸位愛卿都回去好好休息,還有兩場考試呢。”

“臣等告辭。”

送走六位尚書,姜承梟也是站起身伸了個懶腰。

太累了!

“現在什麼時辰了?”姜承梟問道。

“回王上,丑時了。”麥從德道。

才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