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背?

那是不可能的。

宇文智及知道自己支援不夠及時,真的追究責任他肯定是要負責的,但是他就是抓著原武出現北晉騎兵這件事情死咬不放,篤定趙邕失守酸棗在前。

在此情況下,任憑趙邕如何瞪眼,如何不甘心都無能為力。因為現在有一個事實,酸棗確實在他手上丟掉。不論什麼原因,他丟掉酸棗是真的,而且在沒有朝中命令的情況下擅自離開酸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屬於‘逃兵’。

雖然趙邕是不想離開酸棗,想要戰死在酸棗的,可是事已至此,他已經被部下裹挾至此,說什麼都顯得蒼白無力。

更何況,宇文智及是皇帝親子,當朝鄭王。

他呢?

只是一個丟城失地的將軍,在皇帝心裡誰輕誰重,根本不需要多想就能明白。

到哪兒去,他也沒辦法說理。

趙邕心下死灰一片。

果然,還是死在酸棗才是最好的歸宿。

跌坐在地上的獨臂偏將目光看向宇文智及閃過一絲仇恨,他名叫趙儉,乃是追隨趙邕的老人,從十二衛時代一直打到今天。單以軍中資歷而言,趙儉比宇文智及要深厚得多。

但是今天,宇文智及當眾的一巴掌將他的尊嚴全部摧毀。

他是打了敗仗,可是趙儉始終認為這次敗仗的主要責任根本不在他們身上。

如果宇文智及能早日支援酸棗,那麼酸棗根本不可能丟掉,他也不會失去一隻臂膀。

更不會,在此受到宇文智及羞辱。

堂內氣氛一時有些凝滯,雙方都憋著一股氣。趙邕這一方顯然是委屈加上憋屈以及憤怒。

宇文智及這一邊則是用‘敗軍之將’的目光蔑視趙邕,加之此前的種種不滿情緒,此刻全部都得到了釋放。

幾乎是**裸的看對方不爽,恨不得一刀劈了對方。

不過,趙邕還是最先敗下陣來。因為說到底,他丟了酸棗,沒有資格在宇文智及面前抬起頭來。

“鄭王殿下,末將孟浪了。”趙邕拱手認錯。

趙邕身後的偏將們聞言頓時心中一驚,緊跟著巨大的屈辱和失落感從天靈蓋直撲腳底板。

這一刻,他們的靈魂在瑟瑟發抖。

不是害怕,而是生氣。

他們並不是真的怕死,之所以逃離酸棗,那是因為明明之前收到了宇文智及率軍來援的訊息,可是宇文智及偏偏沒有出現,讓他們面對北晉打光了所有計程車卒。

他們心中憋著一股不甘心,想要搞清楚宇文智及究竟什麼意思。

更重要的是,他們心底的潛意識還是想要證明,不是他們打不過北晉軍,而是宇文智及支援不到位。

即,錯不在他們。

換句話說,他們想要宇文智及認錯。

現在看來這個想法不僅是痴人說夢,而且還是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