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買糧食的風波似乎隨著年節的到來沒有之前那般充滿了硝煙的氣息,箇中的爭鬥似乎也漸漸消弭。

當然,這只是不知情的百姓或者高談闊論士子的主觀臆斷,明面上的烽煙確實被年節的喜慶衝散不少,但是私下裡的鬥爭卻一直沒有結束。

在大多數的官吏看來,昭王表面上是撤掉了王鴻的吏部尚書、鄭善願的戶部尚書,但是緊跟著又讓他們暫時代理兩部事宜,這幾乎表明了是會找個機會讓他們官復原職的。

再者,納良家子一事也是有裴矩、王鴻、鄭善願三人辦理,這不就是明擺著給他們三人送功勞,為官復原職做準備麼。

可是,對於那些好不容易看見機會,猶如落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一樣,他們豈會放棄這樣的好機會?

御史臺在盧懷慎的牽頭下,年節也沒有放過找裴矩等人的過錯,企圖將這次‘假撤職’變成真撤職。盧懷慎覺得這是最好的機會,同時也是唯一的機會,如果讓裴矩他們挺過了這次,下次再想要找到這樣的機會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抱著這樣的信念,他勸動了內史令崔文瓀和太師高巽倆人聯名上書,希望昭王儘快決定兩部的新任尚書人選。

在姜承梟看來頗為好笑,盧懷慎就差沒有直接自薦可以擔任一部尚書之職了。

昭王宮。

內廷那邊最近送來了一套燒製品色上乘的茶盞,工部那邊按照姜承梟的吩咐,特地製作了配套的小火爐,專門用來煮茶的。

姜承梟以往的時候是不會品茶的,後來喝的多了,漸漸的也就掌握了一些門道。

廊下,姜承梟身著一身玄服,跪坐在軟墊上。面前放著正在煮茶的小火爐,一套茶盞擺在手邊,上繪精美花紋,頗具觀賞性。

四隻茶盞倒扣在茶盤中,待茶水燒至滾燙,他便拿起小茶壺,挨個在倒扣的茶盞上淋了一遍,而後命人再添泉水,旋即又放在小火爐上灼燒。

茶盞上冒著茶香熱氣,聞起來沁人心脾。

“主上,人來了。”南霽雲在一旁躬身道。

“讓他進來吧。”

“是。”

他所在的位置並不是垂拱殿,而是一處別院,專門用來休息修養的小花園。

不消一會兒,漁陽郡守溫大雅跟著南霽雲走了進來。

“參見王上。”

“免了,溫郡守坐吧。”姜承梟笑著示意他坐下。

“謝王上。”

溫大雅接過南霽雲遞上來的軟墊,道了一聲謝,在姜承梟斜下手位跪坐。

“溫大人的摺子,孤看了。北地諸郡平復較早,百姓民生逐漸走上了正軌,這其中,溫大人功不可沒啊。”

此番溫大雅來太原,乃是為了上報漁陽郡的公務。

“這都是王上治理有方,下官不敢貪功。”溫大雅恭敬道。

“你做的好,孤的看在眼裡,不必在孤面前謙虛。你不僅將漁陽郡治理的好,早些時候,你對孤的支援,孤也是一直銘記在心。”

聞言,溫大雅面露一絲得意,旋即又很快隱沒。

“王上乃晉室皇族,臣乃晉室臣子,效忠王上,這都是臣應該做的。”他依舊謙恭。

姜承梟哈哈一笑,伸手掀開一隻茶盞,又取下燒的滾燙的茶水,倒滿了一杯,親手遞給他。

溫大雅連忙接過,口中連連感謝。

“孤向來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你在漁陽做出來的成績,孤都看在眼中。”頓了頓,姜承梟問道:“你可願入朝為孤分憂?”

這不就是入太原為官麼?

溫大雅心中頓時閃過一絲激動,誰不想進入中樞為官,以他一郡郡守的資歷,調入朝中,少說也是一部侍郎。

“王有命,臣膽敢不從。”

“好,戶部左侍郎職位空缺,溫大人可願屈就?”

戶部侍郎?

屈就?

開什麼玩笑,戶部這樣的顯貴司衙,誰去了也不是屈就,而是恩寵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