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買百姓糧食一案,朝廷對戶部、禮部、吏部乃至刑部以及大理寺的處置超出了不少人的預料。大多數人都以為這次事情,昭王應該會斥責一番了事,頂多將犯案的官吏嚴懲。

萬萬沒想到,戶部尚書鄭善願因為‘失察’被免職,吏部尚書王鴻也被免職,甚至沒多大關係的禮部也遭受了無妄之哀,尚書裴矩遭到訓斥。

“王上明允,下令刑部和大理寺調查三部的相關官吏,以求給百姓們交代。”茶樓中,閒著沒事幹的商賈和士子們聚集在一起議論紛紛。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掉一些小官員。

“你們知道麼,聽聞這次御史衙門在朝中可是威風的緊啊。傳說那個上官狄甚至以下犯上,王上不僅沒有嚴懲他,反而下朝之後給予關懷,王上此番心胸,真乃賢王!”

一名士子笑呵呵道:“你不知道,那上官狄口出狂言罵王上失德!”

“什麼?他竟如此膽大,王上有何失德之處?”群眾紛紛表示驚訝。

“王上自然沒有失德之處,正是因為如此,王上才足夠賢明,並未因上官狄狂妄之言懲罰他。”

茶樓上是議論不休的百姓,話題各有千秋,有的議論朝政,有的談論天下大事,還有的關注此次強買糧食一案的後續處置,一派熱鬧景象。

這次處置的事情讓百姓們既感到驚訝,同時又對昭王充滿了敬佩。就連尚書也因失職被免掉,這足以證明昭王是公正的,朝廷是講信用的。

“你們說王上何時登基啊?”有一名商賈笑著尋問眾人。

在太原,百姓們只知昭王,大家潛移默化的認為昭王就是君王,北晉的皇帝。

“天下泰半落於我朝之手,想來昭王登基之日不遠。”一名士子沉吟道。

“不是聽說先帝尚有子嗣在麼?”有人低聲道。

“胡扯,你難道不知道麼,先帝可是親自下詔書傳位王上的,連晉陽宮的蕭太后也承認了。再說了,誰能比王上更合適登基?”

“這倒也是啊。”

不遠處,幾名六部的小官吏坐在一起喝茶。

“張郎中,你們戶部這次可倒黴了。”

張仁翻了翻眼皮,嘆了一聲,“王上乃天生的神聖,有何可說的呢。”

大理寺的屬官感慨道:“以往大理寺可沒有這麼多事情,自從王上嚴肅官吏之後,現在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這不是你們立功的機會麼,最近,你們大理寺的王暉和魏玄成可是風頭出盡,連王上也親自嘉獎二人,說不定下一個就是你了。”工部的官吏笑呵呵的說著。

大理寺屬官壞笑道:“出風頭是要得罪人的,王少卿倒是好說,那位魏中丞現在可不怎麼討喜。”

“那倒也是。”

王府。

最近王暉很忙,不僅忙著抓犯案的王氏子弟,還忙著調查吏部此次失職的官吏。

“祖父,這是吏部此次涉案的官員,他們大都有受賄的罪名,少部分直接參與了此次案件。”王暉將一封文書交給王鴻。

王鴻開啟之後掃了一遍,便放在案几上,“你看著辦吧,此次王上震怒,不要顧念什麼,一切以讓王上滿意為準。”

他有些疲憊的揉了揉眉心,蒼老的臉頰上充滿了不安。如果說裴矩的背叛讓他生氣,那麼這次昭王在明德殿的表現則讓他感到畏懼。尤其是針對戶部的事情,讓他有種心驚膽戰的感覺。

王暉勸道:“祖父,王上雖然迫於御史的壓力不得不免了您的職務,但是隻要此次選秀圓滿完成,王上或許會讓您官復原職。”

“這個我知道。”

就算不讓他插手選秀,他也知道王上並沒有真的要將他撤職,畢竟,現在吏部還是他管著。

他只是心裡面亂糟糟的,經此一事,以後面對昭王,他再也不能像以往一樣從容。

而且,吏部遭到徹查,那些和他有關係的官員必將遭到打壓,這些才是讓人感到心累的地方。

佈置了這麼長時間,沒想到一天之內就遭到了滅頂打擊。

現在看來,此前戶部徹查,到這次吏部和禮部的徹查,未嘗沒有王上的私心在其中。

一念至此,他不由得苦笑。雖然他知道昭王遲早會對他們的羽翼下手,但是沒想到會來的這麼快,這麼洶湧。

“咯咯咯......”

便在這時,外面忽然傳來嬉笑聲,這讓王鴻蹙了蹙眉,略顯煩躁道:“誰在外面喧譁?”

王暉仔細聽了聽,言道:“是四叔家的鳶娘。”

“鳶娘?”王鴻先是一怔,旋即問道:“我記得,鳶娘快要及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