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兵進馮翊(感謝盤古璽悅的打賞)(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於王上將飯碗倒扣在案几上的事情,杜如明是親眼所見的,他雖然很欣賞王上的節儉,但是內心裡還是想要提醒王上。
那粟米可能不乾淨。
但是看見王上現在又大口吃著,十分的香甜,他選擇了沉默,陪著王上繼續用膳。
這個時候他才明白,王上雖然不通武藝,但是深受將士愛戴不是沒有道理的。
士卒的福利自然是不用說的,北晉計程車卒參軍打仗,甭管有沒有立功,只要成為了士卒,家裡肯定能分到五十畝左右的田地,每個月還會有幾塊銀元的軍餉,軍中的食物也是極好的。
最起碼對比宇文述或者青州暴匪,北晉士卒的軍糧都是葷素搭配的。
可能因為他們北晉常去草原和蠻夷部族‘友好’交流的關係,北晉是不缺少牛羊馬一類的牲畜,加之王上所謂的‘格物致知’養野豪法,基本上軍中每月都會有好幾天能吃上肉。
回到軍中食物上,王上縱然是天下身份最高貴的男人,但是對吃的貌似從來不挑剔,不管是在王府還是軍中。
有一段時間他曾猜測王上與士卒同吃同住是為了收攏軍心,但是後來娶了公主之後,常常在王府用膳,那個時候他才明白,王上是真的不挑食。
山珍海味吃的,平民百姓的鹹菜糠飯也用得。
有一次和妻子閒聊,公主告訴他,兄長以往在府中的時候就對吃的沒什麼要求。
或許正是王上這種‘不拘小節’才讓他很具有上古君王的氣度吧。
“看孤作甚?”
因為杜如明目光盯著自己,姜承梟有些奇怪,吃飯而已,用的著這樣看著,難不成要在這裡說他不合禮儀?
杜如明笑了笑,言道:“王上真節儉。”
原來說的是這件事情。
“倒也不是節儉,老百姓還吃不飽肚子呢,孤可不能浪費。”
“王上體恤百姓,乃百姓之福。”
“這並非孤一人的想法,主要還是王后常在孤耳邊提醒。”
王后在北晉素有賢良之名,朝野內外一片稱讚,這一點杜如明是清楚的,因此笑著稱讚兩聲。
剛剛那般緊張嚴肅的事情貌似並沒有影響兩人用膳的心情,好像今夜攻打蒲津關不重要一樣。
儘管這件事情非常的重要。
可是話又說回來,他是王,主要是制定戰略,具體怎麼打,那就要看手底下的將領了。例如在中原戰場掌兵十萬的尉遲敬,姜承梟給他的任務就是吸引宇文述注意力,儲存自身實力,最大限度拖住宇文述大軍。
具體怎麼打,那是尉遲敬的事情。
若是事無鉅細,什麼都要他來安排,那要將領做什麼。
但是事情也有例外,此番征討關中,他就要親自掌劍,因為事關重大,不能有一點疏忽。
駐守在靈武郡李藥師,對於他的能力,姜承梟是信任的,所以西邊戰場姜承梟就交給他了。
今夜強攻蒲津關,主要看祖燕和賀甫伯的。
如果他們二人在兵力相差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都拿不下蒲津關,或許就該考慮讓他們去高句麗挖山參了。
入夜,蒲坂渡口。
六月的大河還沒有進入夏汛,水勢稍顯平靜。對於早已準備多日的北晉軍來說,今夜渡河是個好機會。
兩名主將,重騎主將祖燕和輕騎主將賀甫伯立在岸邊,他們的前方是數百名正在潛入河中的水鬼。
這些水鬼都是大河周邊的健兒,從小熟悉大河,由他們下河固定船隻是最好的人選。
攻打蒲津關,北晉軍選擇了渡河強攻,依靠搭建浮橋是不現實的,因為兩岸沒有相應的基礎地形。
夜風稍顯喧囂,大軍人數雖多,但是聲音卻是稀稀疏疏,聽的最多的就是鐵索扔在岸上,綁在船隻上的聲音,再其次就是士卒整齊步伐進入船隻旋即傳來划水的聲音。
無人點燃火把,水鬼是熟悉蒲津關這邊的水系的,他們在水下牽引著船隻向對岸而去。
半個時辰後,喧囂聲驟起,緊接著火雨在大河對岸星星點點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