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昭王二年(上)(感謝卯千頌的打賞)(第1/2頁)
章節報錯
昭王二年(宏業十一年)、二月。
“大理寺查案,行人避讓!”
冷喝聲響起,百姓紛紛避讓,一隊大理寺官員縱馬馳騁而過,掀起漫天塵土,瀰漫人群。
待大理寺的人遠去,百姓們卻並沒有因為他們縱馬馳騁影響自己而破口大罵,反而掀起了議論聲。
“大理寺這是又查到誰了?”
“聽說又有一位大官貪賄了,大理寺的人得到線報,已經追查好幾天了。”
“大理寺什麼時候這麼厲害了?這不是刑部老爺們的活兒嗎?”有初來乍到的商賈和行人不解的尋問。
太原百姓頓時斜眼一瞧,滿臉都是‘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既視感。
“這你們都不知道啊,大理寺聽說新來了一位魏大人和王大人,兩人聯手珠聯璧合,對......”熱心的太原百姓為外人介紹北晉的吏治如何清明,昭王如何公正明允。
在街角,停著一輛樸實無華的馬車,周圍僅有一名護衛。可若是仔細觀察,便能發現數不盡的精壯漢子混跡在人群中,或遠或近的守護者馬車中的主人。
這些漢子氣血充盈,乃是百戰猛將,他們此刻小心謹慎的守護在側,深怕驚擾了馬車中的主人。
馬車簾子一角輕輕放下,車內端坐著兩名男子。
“王上,這樣放縱魏玄成查下去,會不會出亂子?”杜如明眉頭微蹙,有些擔心。
自從魏玄成和王暉兩人進入大理寺之後,他們就變成了太原官僚的噩夢,短短月餘之內查清了數起冤案、錯案,現在甚至盯上了正四品的官員。
“無妨,王暉能一展拳腳,放肆稽查,這說明王鴻在背後是允許的。此番落網的官員,雖說大部分都是鄭系的,但是有不少王系的也受到了牽連。”
姜承梟頓了頓,“打出火氣的人很少能冷靜下來,王鴻想借著鄭系官員推王暉坐實大理寺少卿之職,鄭善願亦不想白白損失。”
工部尚書的骨頭,作用開始明朗起來。
雖然薛挺成為了工部尚書,幷州計程車族官員很滿意,可是鄭善願並不滿意,因為此次他輸的不止是工部尚書,還有孫子的大理寺少卿,加上一個喜歡搞事魏玄成,現在有些矛盾已經逐漸明朗起來。
“王上,五萬大軍已經陸續進入齊郡、中原大戰即將打響,這個時候可不能自亂陣腳啊。”杜如明委婉的勸道。
姜承梟微微一笑,他反倒是期待這個時候有人搞事。
“主上,時辰到了。”外面傳來南霽雲的聲音。
聞言,杜如明拱手一拜,“王上,臣去了。”
“嗯,河東郡那邊不容有失,遇事一定要和裴將軍多多商量。”
“是。”
天閣,六部尚書匯聚一堂。
不同的是,這次天閣換了兩個人,一個是工部尚書薛挺,一個是門下侍郎溫雁飛。
溫雁飛是第一次參加北晉最高等級的會議,因此顯得稍有些緊張。一旁的虞慶則好生寬慰了幾句,這讓溫雁飛略略安定一些。
他在紫微堂的任務其實很簡單,簡單的記錄文書工作,軍政大事輪不到他來插嘴。
不過這樣的機會卻是每個官員最羨慕的職務,能進入紫微堂,要麼是六相,要麼就是昭王的肱骨心腹。
譬如那位前門下侍郎杜如明,今年已經被任命前往河東郡擔任郡守。
三十許歲的郡守,將來的前程不可限量。
此次天閣議政,無非就是給今年北晉要做的工作擬個章程出來,然後大家商議具體細節,每個部門應該做些什麼,該什麼時候完成,拿出什麼樣的成績出來。
以往大家都是和和氣氣的商量怎麼讓北晉變得更加富強,但是這次不同,雙方針尖對麥芒,吵得有些厲害。
首先發難的自然是戶部尚書鄭善願,他以軍費緊張的關係,減少官員俸祿,同時責備裴矩的禮部應該減少相應的祭祀等等。
裴矩自然不幹,他身為禮部尚書,自然不能讓戶部剋扣官員俸祿,兩人一番嘴炮打得激烈。
王鴻作為吏部尚書,對這種事情不會袖手旁觀,很快加入戰局圍攻鄭善願。
另一邊,兵部尚書尉遲迥對著新來的薛挺就是一頓狂轟亂炸,他發難的理由很簡單,工部最近出產的軍械數量不夠,質量下降,影響了前線戰爭。